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101/12/14~102/01/08散步生活美學小徑中閱讀幸福:生活美學主題書展「暨抽獎活動」
by samwiysam, 2012-12-15 09:01:14, 人氣(4043)
散步生活美學小徑中閱讀幸福
        ~生活美學主題書展~
 .
 

圖書館與通識教育中心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

看展覽!選好書!抽好禮!
 
活動主題:「生活美學書展」暨抽獎活動

活動日期:1011214日至10218

活動地點: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八樓
活動簡介如下:
 

 
 

 
一、生活美學書展五大主題展區:(一)生活 (二)食 (三)衣 (四)住  (五)行

備註:書展清單如第三點說明。

二、抽獎活動規則說明:

     (一)參與方式為雙軌制:

     1. 線上投票抽獎:請點選此處參與活動

     截止時間:10217日下午5

   (為利於抽獎作業進行,線上投票提早於17日下午5點截止。如在17日下午5
     後欲參加抽獎者,請親自至圖書館使用迷宮遊戲抽獎紙投票,謝謝!)

    2. 紙本投票抽獎:至圖書館八樓參觀主題書展,使用迷宮遊戲抽獎紙依序完成。

    截止時間:10218日中午12

     (二)公開抽獎時間:10218日下午3點(歡迎大家現場觀禮喔!)
 
三、書單清單簡介
 
(一)生活

編號

書名

簡介

1

美的歷史

本書將歷史脈絡一路走來對眼睛所及之事物的看法呈現,它不僅是一部藝術的歷史或美學史,涵括的範圍自古典到現代。書中論及的美包含繪畫、雕刻、建築、電影、攝影、裝置藝術以及小說、詩等領域廣泛,以使廣大的讀者都能信服。在這部極度精美、份量十足的圖文作品中,作者提供多層次的路徑,包括流動的文字記敘、繪畫以及雕刻的豐富的例證,另也將每個時代的作家、哲學家所摘選以及比較的說明內容收錄其中。對讀者而言,此書猶如一部想了解美的概念的真正的指引地圖,藉著作者靈活的筆調,使讀者進入一趟精采的旅行。(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1984)

2

醜的歷史

《醜的歷史》是《美的歷史》姊妹作,它同樣以不同的文化角度,將醜分類成可怕、壞、鬼怪、荒謬、礙眼、噁心、變態等概念,企圖表達醜其實不一定是真醜陋,卻絕對可以映現出一個民族的時代恐懼。書中直指,「醜」比「美」更加反覆無常,更與文化潮流符合,也比美更能反應時代和社會。「古希臘認為的醜,與阿拉伯世界不一樣,就像中古世紀時代可怕的事物,在今日文化中,可能極為誘人。」艾可更認為,那些人們平日總是逃避的醜,很可能正是我們無意識中深受吸引的畫面。

3

天地有大美 : 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

在本書中,作者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面出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層次,而能過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蔣勳公開自己力行生活美學的體驗與心得,讓大眾明瞭美感訓練並不難,美感生活並不貴、不遠。他希望忙亂步調下的現代人,可從本書中習得如何放緩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最平易的生活面來伸展感知的觸角,尋得心靈釋放和寧靜。

4

飲食男女生活美學

從生活美學的角度說,作者企圖在一般談美學而局限在藝術美的人士之外,另闢一個生活美學的論域。從生活的角度看,生活除了飲食男女,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除了奔走營生、操持居贏,彷彿也希望它能顯露一些文化價值與美感經營。作者試圖從具體生活場域、人文活動、感性生活等方面來探索當代社會的人文美、風俗美、生活美。

5

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

培養美感,必須向「自然」學習,這就是本書想要傳遞的訊息。要怎樣才能畫出好的作品?要如何在美術館,學習到名畫中的真髓?要如何磨練自己?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一些方法。
要怎麼做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出去玩」。不是去美術館或畫室,而是到戶外去。在戶外觀察各式各樣的東西,並且來個深呼吸。這麼做,就可以磨練你對於美的感受力。本書裡面總共有五門課程,並且有相應的五項實習內容。請隨著書中的說明到戶外去體會大自然,可別光看書而不行動。(取自作者序)

6

美的濫用

審美不只是藝術家的事情,是一種社會生活,一般人每天都被他影響著的生活方式。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視覺領域裡,除了電影電視之外的各種生活層面,在吃穿用品等各種時尚之中。這些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美的問題,從上世紀以來即在美學的觀念上發生了重大的革命。這本書所講的就是今天已經深深介入我們生活的前衛藝術,為甚麼它離我們所認識的美哪麼遠。我們周邊的商品各種視覺形象,它們到底象徵著什麼?表現著什麼? 什麼才是藝術與美之間合理的關係?
這本書解答了我們對當代藝術的迷惑。

 
 
7

談美

美學大師朱光潛教您如何從視覺的美感經驗、藝術的態度,細細品味生活情趣。引領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讓讀者生活中體驗藝術,從藝術中領略人生。一幅畫、一首詩、一片自然風景,生活中充滿了俯拾皆是的美。透過每個人不同觀賞角度,就會呈現不同的美感經驗。讓讀者們從「美」出發,引領著自己的直覺,去把握、感受、珍惜人生的無限風景吧!

 
 
8

跟著節氣去旅行 : 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

這本書以一個嗅聞土地記憶,投入自然的母親為聚合點,向四圍輻射,集女性、工作、家庭、親子教育、自然科普、文學、生活於一身,深入自然。讀此書,隨著作者一家,從立春到大寒走了一圈野地山水,這本書展現的經驗與情質真是寶貴,讓一個長期向簡素自然學習並汲取滋養的生活者深受感動。面對自然,走入是最重要的開啟,這本書具有這樣的動力。(節自本書推薦序一)

 
 
 
 
9

裝幀時代

本書從1950年開始延展,包括廖未林、梁雲坡、楊英風8位書封設計名家,介紹他們的生平梗概及創作理念,並羅列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封面設計,讀者將可看見他們秉持著藝術創作的理念,以手工繪圖創作出一幅幅燦爛的書封作品。在電腦製作主導書籍封面設計的今日,《裝幀時代》為台灣保存了彌足珍貴的書封手工繪圖史,也提醒了新一代的書封美術設計者,他們的身分不僅是設計者、更是藝術家,也為讀者帶來全新的書封設計欣賞觀點。(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3089

 
 
 
10

現代都市的美學記憶 : 符號• 象徵• 設計與Art deco

各種文化產品和美術創作都無法擺脫複製技術的影響。而為了方便大量的複製生產,符號、象徵、幾何造型,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手法。現代設計,誕生於「靈光消逝的時代」,他的生命感由大量的符號化來加以填充。於是,我們可以這樣重新理解現代設計──在符號化與意義化的過程中,意義與物體本身分離,也就是形體不再被物品本身束縛,而成為可以複製的東西,這就是現代設計。從汽車、傳媒到環球旅行,從摩天大樓、服飾到女人唇膏,整個二十世紀所表現的美學,無一不是複製的藝術,也不一不是象徵的裝飾藝術(Art Deco)。

 
 
11

() : 視覺文化與美學

視覺影像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與美學相互角力的產物。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界,因此格外具有學術發展潛力。本書是台聯大國際文化研究中心所屬視覺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

 
 
 
12

美學時光 : 王俠軍的文創原型

透過這本書,能感受王俠軍美學養成時光中的時代光影、氣味與觸覺;能體會炙熱玻璃溶液流動下的哲學;能審視各國時尚文化的差異,與慢調生活的必須;能理解王俠軍創業的熱忱與艱難,以及突破工藝技術窠臼的經過;能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趨勢,以及創意為何優先於工藝……,這是王俠軍這位當代藝術家,對生活與美學的哲思之書。絕不冷冽,而猶如玻璃與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的溫度,字字深炙人心。(誠品網路書店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0821865530

 
 
 
13

電影的故事

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電影入門書籍,正如作者所說的,創新是電影之所以會不時推陳出新的原動力。而如果不了解這點,也將無法了解到今日電影為何會對世界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作者不僅是位熱情洋溢的影評人,更實際從事電影製作,在本書中,他站在電影工作者的立場,細說世界電影在這一百年來發展的故事。(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7756

 
 
 
14

神思陌路 : 葉錦添的創意美學

作者在書中明確提出自己的設計主張「遠古-未來主義」,一種如何自傳統中汲取豐沛創意設計來源的方法。而「神思」、「陌路」對他來說,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模型。「神思」涵蓋了一切既有的、遠古的領域。「陌路」就是除此之外,世界上許多未知又同時並行的渠道。葉錦添悠遊影、攝、戲劇、書畫、文壇、展覽各種領域,這本書則提出了他諸多創作背後的設計思維,和細緻分析設計過程,結合他奇特的人生成長經驗,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位美術奇才如何成就他的創意美學。

 
(二)食
●書籍

編號

書名

簡介

1

臺北小吃札記

本書集結作者「舒國治」於2005秋至2007春在《商業週刊》的美食專欄,他以其特有的恬淡卻餘味無窮的舒式文風,引領讀者穿梭大城小巷,隨走隨食,一窺台北各處小吃之美味風貌,令人垂涎!閱讀此書得以體會文人生活情調!但雖名為《台北小吃札記》,舒國治亦同時介紹了中南部其他地區的美食。

2

說食 : 關於中華美食的十面解讀

本書為大陸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美食作家熊四智教授探討中國豐富多采的飲食生活、古代聖賢的飲食軼事的作品。從學術的角度,以川菜為引,繼而把中菜的根、系、史、性、味、質、術、頤、情、趣分門別類一一托出,讓人不僅對中菜豐富的食材,有了基礎的認識,相關於飲食的人文典故,書中也處處可見。(節自本書胡天蘭【推薦序】)

3

半飽 : 生活高潮之所在

擅長將設計理念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的創作人歐陽應霽,這會兒將他的創意舞台搬到了廚房,展現他在美食方面的長才,並以「半飽」概念實作推薦了32道料理。一反傳統,《半飽》先以甜點開始上桌,然後是麵包、湯品、米飯、涼拌、魚肉、麵食、下酒菜……每一道菜都有故事,每樣食材都能帶出一種生活的氛圍。歐陽在作菜的過程中注入了熱情,也體現了作菜的樂趣。端出的一道道美食,同時也是一場不斷追求探索與發掘驚喜的生活冒險,令人迫不及待嘗試。一如他在家居、設計方面展現的品味與創意,歐陽的廚房同樣精彩萬分。(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5207

4

慢食新世界

義大利慢食協會發起人Carlo Petrini的著作。書中勾勒出如何透過人類對食物的反思、自省和回溯,重新「緩慢過生活」,逐步建立「小規模生產,自給自足,使用傳統方式,完全尊重當地生物物種多樣性,以及農業生態之間的有利互動」的美好新世界的方法與願景。讓我讀得感動萬分熱血沸騰,深深期待,並發願跟隨。(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

5

吳寶春的味覺悸動

那些從吳寶春記憶中被召喚出來、一字一句寫下的味道,遍及世界各地,無論是麵包、甜點還是紅酒、咖啡;無論是台灣、日本還是澳洲、法國,所有他吃過的美味、味覺的悸動、美食的震撼,一點一滴形成他「品味」美食的能力,造就他無可取代、無人能及的技藝。聽吳寶春談美食,看吳寶春寫出世界各地的好味、原味、真食味,讓人忍不住也想動身去追尋那無限可能的美食之旅,餘韻猶存的味覺悸動!

6

饗宴的歷史 : 一段由味覺與美學交織而成的感官之旅

這是一場味覺與美學交織而成的感官之旅!從描述《奧德賽》書中的膳食,再經由古羅羅時期及中世紀延伸至十九世紀。在此概論中,藉由文獻中精選出的歷史場景,介紹該時期獨特的宴席飲食,並探討用餐這件事如何從單純的營養攝取轉變為美學上的表現。本書探討所有和饗宴與感官,美與品味有關的事物。它邀請我們觀察一場盛宴中形形色色、屢見不鮮但卻不平凡的現象,也論及待客之道、餐桌文化、宴客習俗、饗宴中的美酒佳餚,並從文字上領略品嚐的精髓。

 
 
7

世界的餐桌

這不只是一本食譜書,而是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Le Grand Vefour主廚紀馬丁所構思撰寫,深具創意與挑戰、富涵詩意與美感的風格美食書。本書揉合創意美食、異國文化、傳奇故事、旅行、攝影、插畫的多重創作形式,一如「神廚」紀馬丁所標榜的「Fusion Cuisine」無國界料理風格。紀馬丁精心挑選出49張照片,代表他曾旅行過或夢想中的國度,每一張照片對他而言都充滿感情,誘發他想透過自己的語言──精湛廚藝──來作另番詮釋與表達。

 
 
8

餐桌上的風景 : 歷史傳說、名廚軼事和經典烹飪交織的美食文化

本書揭開歷史、文化與食物之間動人的驚奇故事,串連起重要的歷史事件,並說明這些事件為何能影響且決定不同社會的飲食傳統!此書以著無比豪壯的意圖,自史前時代開始,將各國各地人之重要史事,與食物一一連結,清晰而完整地勾勒了,數千年來人與食物間的交織關聯歷程,值得一讀!(葉怡蘭)從人猿到後現代,窯烤到電視餐,這本書穿越古今時空,不僅是一本食物史,更是人類文明的博物志。(蔡珠兒)

 
 
 
9

暴食江湖

暴食江湖》是飲食文化專家焦桐的第一本飲食散文,寫作時間長遠十餘年,是臺灣飲食文學扛鼎力作。飲食是文化,也是品味,任何主張和創意,都指向一種生命的胃口,而這種生命的胃口,來自對食物的好胃口。飲食散文易寫難工,稍微不慎即寫成美食導覽,唯高明者能道出滋味和趣味。《暴食江湖》內容包括:〈論豬腳〉、〈論牛肉麵〉、〈論火鍋〉、〈論早餐〉、〈論吃魚〉等等膾炙人口的名文。「論……」是焦桐散文創作的美學手段,藉題目的知性、冷靜思索的暗示,開創臺灣散文的向度。(節自開卷嚴選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08/16/425905.html

 
 
 
 
10

如何煮狼

美國籍作者M.F.K.費雪,於1942年出版此書,時值二次世界大戰,民生物資極為缺乏,作者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漫談當時的主婦如何避開狼(經濟束縛)的侵襲的解決之道,文中也提供了七十幾則實用的食譜……「假如現實的大壞狼是民生疲憊,經濟拮据,在家為主婦的小豬又該怎麼辦?飲食到了這種境界,已經不是掙扎求生的果腹,同時更是人類生命尊嚴的一道防線,更也是文明不肯倒退回茹毛飲血的最後堡壘。因此,烹煮壞狼成了每一個家庭主婦(或主夫?)的挑戰,那是如何把壞狼從門外誘進鍋內,透過費雪語言文字的魔力,而煮成一鍋紅燒狼肉。」 —— 張錯 ()

 
 
 
11

清香流動 : 品茶的遊戲

本書即是茶人解致璋二十年實踐探索台灣烏龍茶品飲美學的心得筆記,由攝影家廖東坤等人掌鏡,平面設計家霍榮齡美術規劃,歷時三年製作完成。作者深富中國藝術素養,不管是談空間茶席、說茶器茶儀、論品茶生活、爬梳飲茶的流變………,書法、繪畫、園林、禪學等藝術與哲學觀點穿梭交融,靈光處處令人驚喜共鳴,而其文字亦簡約純致,耐人咀嚼。書中百幀茶席影像,涵概了季節的變化、晨昏的光影、晴雨的不同紀錄,搭配詩詞禪語,更是意象豐富,細膩動人,令人悠然神往。(YLib遠流博識網http://www.ylib.com/hotsale/TeaTaste/index.asp

 
 
 
12

味覺樂園 : 看香料﹒咖啡﹒菸草﹒酒, 如何創造人間的私密天堂

本書不僅介紹了中世紀到現代歐洲人接受香料、咖啡、巧克力、菸草、酒……的有趣過程和食用儀式,也從社會、文化、歷史、經濟各層面解讀這些新「享樂食品」如何在滿足人們慾求的同時,與生活緊密結合,進而使生活產生了新的發展和型態。本書的豐富描繪,以全新的觀點詮釋人類對於這些物質的瘋狂與渴求,迷人地融合了宏觀理論和歷史細節,並有許多精采圖片作為視覺說明,是場味覺的饗宴,也是場知性的盛典,令人再三玩味,不忍釋手。

●媒體

編號

片名

簡介

1

美味關係(Julie&Julia

本片改編自茱莉鮑爾所撰的同名暢銷書《美味關係》(Julie & Julia 及茱莉亞柴爾德與亞歷斯普魯道姆合撰的自傳書《我在法國的歲月》(My Life in France)。本片可以說是「慾望城市」美食版。描述年過30的茱莉(艾美亞當斯飾)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無聊的祕書工作,生活沒有目標。然而在閱讀傳奇女廚師茱莉亞(梅莉史翠普飾)的著作後,決定師法茱莉亞,用一年的時間,每天按照食譜書《掌握法國烹飪藝術》做菜,並把烹飪成果連同她的城市愛情生活公布在部落格上,從此讓她的生活有了改變。

2

海鷗食堂(かもめ食堂)

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是個風光如畫的臨海城市,當中有一所由日本女性開設的日式食堂「海鷗食堂」。店主兼廚師是一位中年日本女子幸江,她以簡單美味的日本傳統食品「飯團」作為餐廳的招牌菜。這家奇特的店吸引了不少路人進來一探究竟,可卻總是沒人願意坐下來吃點東西。店主沙榭希望以最簡單但卻最讓人感到溫暖的傳統手卷留住客人的心,只可惜事與願違,海鷗食堂經常空空如也。一天,同樣來自日本的小綠和正子在食堂出現,為原本平靜的日子帶來陣陣漣漪。年齡及性格皆不相同的三名日本女性,努力經營這充滿人情味的海鷗食堂,是否能融化芬蘭人呢?

 
(三)衣
●書籍

編號

書名

簡介

1

服飾的世界地圖 : 從地理、文化、民族、歷史的觀點遊走一趟世界服飾之旅 

本書嘗試同時從介紹服飾在文化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透過世界地圖比較各地服裝樣式的地理觀點,來看服飾的歷史,了解人們如何將服飾融入生活的文化背景,為讀者提出更寬廣、嶄新的視野。本書不僅談到服裝,而且旁及流行配件,如帽子、内衣、領帶、香水、手帕等,使得本書的内容更加豐富。至於書中内容簡明扼要,讀者在短時間就可以了解流行時尚的歷史。(花神文坊blog http://blog.roodo.com/kucf326/archives/1155637.html)

2

鏡子 : 美的歷史 

《鏡子》是一部美的歷史:從埃及的沐浴及香料,使用色彩鮮明的脂粉;到羅馬迷人的香膏以紅、白色獨佔鰲頭;從基督教開始制訂嚴規,到中古時期十字軍東征,在東方驚奇地發現——人造的美……古典主義流行的鉛白、腮紅及假痣,18世紀回歸到自然美,19世紀終於出現第一個美容工業,直到今日的現代美!本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美的追求這個歷史進程,敘述了從上古時代的古埃及起,直到當代為止的人類自身裝飾美的發展演變歷程,輔以100多幅具有文獻價值的珍貴圖片,充分展現了各個時期人類的美。

3

身體的意象

這本探討身體與繪畫關係的散文,以一種不同的藝術書寫模式,探索繪畫心理及意象的形塑過程。作者認為,身體意象乃畫家與畫布間的肉搏效應,畫畫因而是身體的一場舞蹈、儀式、作戰,因為它來自畫者自我身體的驅策,是個身體尋找身體的過程。作者剖析幾位名家作品,試圖以文字再現繪畫生成的情境。而作者的召喚卻讓我們意外地閱讀到,作畫以及書寫本身的樂趣、苦痛甚至瘋狂。

4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把食物送入口中、提筆寫作、撫摸心愛的人,這些美好的事情,都要我們的雙手完成,但你可知道,讓我們長出手的基因,竟然改編自魚類形成鰭的基因。本書作者蘇賓在加拿大極區挖掘到「提塔利克」(Tiktaalik roseae)化石,提塔利克是距今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魚類,但同時擁有兩生類的原始特徵,是水中動物爬上陸地生活時的過渡物種。我們的脖子、手腕、肋骨、耳朵,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能追溯到這條魚的身上。這些都明明白白的顯示:陸上的動物的確是從水中的魚演化而來,我們都是魚的後代!

5

美學地圖 : 美感與創意的驚奇之旅 

什麼才是美?是戴首飾,穿華服,還是裸體,紋身,穿洞?中世紀社會崇尚的美,現代人不屑一顧;在巴黎被視為美的,到了亞馬遜河一帶卻毫無吸引力。美的標準在各個時空裡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作者羅賓遜從事服裝設計及新聞工作多年,將其遊歷世界各地探索而得的各種美的形式與風格寫成本書,讓我們歷經一場美的饗宴之餘,也了解其背後隱含的文化訊息及美學意涵。

6

衣裝祕語 : 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象徵 

在人生歷程中,從被包入襁褓,到受冠笄之禮,再到穿婚裝嫁衣、喪服祭冕,都離不開衣服飾物;不同地位、不同信仰者著服不同,其衣褐衣錦,加冕摘翎,荊釵玉鐲,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服飾可以成為民族榮辱、社稷興衰的文化象徵,如「左衽右衽」之別,「胡服漢裝」之爭;在許多少數民族服飾中,甚至有著記史述古的象徵意義與教化功能,凡創世神話、民族遷徙、神鬼啟示等,皆描繡在服飾上,如同將民族文化的史冊世代隨身攜帶。因此服飾是人的文化的歷史標記,也是人的歷史的文化象徵。

 

7

愛上制服 : 制服的文化與歷史 

《愛上制服》是一部標準福塞爾風格的作品:結合了挖苦譏嘲與高雅文詞、深刻的文化洞見與令人捧腹的機鋒妙語;不但是入骨見血的諷刺,同時也是發人深省的社會分析。透過福塞爾辛辣幽默的文字,人們心中不願承認的事實都被赤裸裸地揭露出來,令人噴飯不已。

 

8

亞當的肚臍 : 關於人類外貌的趣味隨想

在這部深具知識性與原創性的人體導覽中,專欄作家席姆斯帶領我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共有十二個章節,不但有深入淺出的身體結構介紹,還有廣博豐富的神話、宗教傳說、歷史、演化論與流行文化,讓我們了解自己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認知究竟從何而來。

 

 

9

時髦的身體 : 時尚、衣著和現代社會理論 

本書考察了時尚和身體的關系,把關于時尚和衣著的各種文獻和身體的社會學聯系起來,指出前者忽略了身體,而後者則在研究中把時尚和衣著的問題邊緣化了。作者指出要理解時尚和衣著就必須理解在特定文化中身體所被賦予的意味——因為時尚對之說話的是身體並且由身體帶到幾乎各個社會情境和場合中。在參考道格拉斯、福科、梅洛-龐蒂、戈夫曼和布爾迪厄等人著述的基礎上,本書提供了關于身體、時尚和衣著之間的聯系的洞見,提出了關于時尚和身體的情境身體實踐的觀點。

●媒體

編號

片名

簡介

1

穿著PRADA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本片改編自蘿倫薇絲柏格的同名暢銷書,該書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長達六個月,並翻譯成27種語言。《穿著Prada的惡魔》給眾多難搞的上司老闆,重新賦予一個幽默的新名詞『地獄來的老闆』安德莉亞用清新詼諧的幽默語調,言簡易駭的描述,充斥著八卦消息與鉤心鬥角的時尚圈,還有在華服美食的派對背後,不為人知的黑暗秘辛。

2

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avinsky

本片為2009坎城影展開幕片,是繼《時尚女王香奈兒》後,正宗香奈兒傳記電影。改編同名小說,揭開香奈兒女士與20世紀最偉大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一段戀情,也是香奈兒生平最禁忌深刻的戀史,香奈兒品牌代言人安娜莫拉莉擔綱主演,並由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斐親手打造戲服,在當時未演而先轟動。

 
(四)住
●書籍

編號

書名

簡介

1

蓋自然的家屋 : 打造手感的家,享心安的節奏 

作者造訪了16位親手搭建或改造自然建築的屋主,他們有些人自小就在鄉村環境成長,對自然擁有一份信賴的情感,有些人則曾經汲汲營營生活,中年之後重新思考人生方向,才選擇回歸自然。無論是哪一種人,他們都有一致的共通點,他們都不是建築行家,但他們用雙手親自蓋出自己的家;他們不受現實侷限,秉持著友愛大地的熱忱,以最環保也最具創意的方式, 蓋出一間間風格獨具,散發生命力的自然家屋。(博客來.BookPost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36040.htm

2

上下的美學 : 樓梯設計的9個法則 

本書以大量精繪插圖呈現建築空間的平面圖、斷面圖,製作模型,用簡潔易讀的筆法介紹各式各樣的樓梯類型和設計方式,感受樓梯賦予空間變化的實例。我們可以在輕鬆的閱讀中,體驗樓梯形塑的生活美學;而建築科系和設計科系的學生及專業人士,也能從嶄新的角度思考樓梯設計,讓空間產生不同的風貌。(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3076

3

改變世界的建築 

將蓋房子比喻為作詩,作者承孝相是目前韓國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建築師,也是一位在建築理念、尤其是建築文化方面有著極大抱負的亞洲建築師。這是一本建築遊記,是為了提高一般大眾對建築的理解而寫作的書。全書走踏1620世紀重要建築作品,遊歷式的講解,在深入西方建築世界精髓的同時,又處處體現作者的「東方視角」及「東方思維」,講述建築大師的故事,解讀世界經典建築。

4

看見建築的聲音 

作者Rae曾經獲得2006年波隆那插畫獎,在本書中,Rae以輕靈的筆觸刻畫出101座知名建築的靈魂,橫跨歐、亞、非、美洲,時間從西元前三千年到近代;除了圖畫,她還為每一座建築提供有趣的背景故事。冷硬的建築在心思細密的插畫家筆下,彷彿一個個靈動跳躍的音符,奇妙而令人驚喜。所有喜愛建築的新、舊朋友,如果想輕鬆體驗建築之美,請到Rae的世界來。

5

負建築 

作為建築,何為「勝」?何為「負」?在作者隈研吾看來,負建築絕非是失敗的建築,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在本書中,作者並沒有一一列舉他自己的建築案例,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廣泛的世界。敍說的起始:1995年,在他看來是一個危機之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奧姆教毒氣事件一直到6年後的「911」事件。建築物作為人類的庇護所竟是如此脆弱。但他對「脆弱」的指認並非局限於其物理屬性,而是從建築的建設者、擁有者和使用者的立場出發,指出是其私有屬性決定了它的脆弱。這種認識使他的關注對象不再只是建築本身,他的言說也由此不再只是一個建築師在專業領域內的喃喃自語。(擷自開卷嚴選:負建築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0/01/09/463017.html

6

空間的意念 : 與建築大師的對話 

本書收錄了三十二位建築大師的訪談,這些建築師們皆活躍於二十世紀後半的國際舞台,作品豐富,影響巨大。其中多為台灣大眾熟悉的建築師,如多次訪台,以簡潔俐落的清水牆著稱的安藤忠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台中古根漢美術館的女建築師札哈哈帝、擅長處理住宅空間的長谷川逸子、與設計舉世聞名的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倫佐皮亞諾等人。而由於各建築師們的風格多樣,本書在內容上也多樣活潑。(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3218

 

 
7

21世紀的房子 

作者挑選了自2000年以來,由各國建築師所設計,布於全球的55個案例,透過分類、闡釋與分析,提出他對未來住宅的設計觀,並透過案例的探討與呈現,讓讀者也了解到住宅本身和社會、科技以及美學潮流之間有著怎樣的微妙關係,進一步去思考屬於這個世紀的「現代性」,找尋能夠呼應環境條件與人文需求的新住宅。(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1155

 

 
8

向世界聚落學習 

本書介紹包括伊斯蘭國家具落、希臘米克諾斯島聚落、北非摩洛哥聚落、中國雲南聚落、義大利威尼斯聚落,甚至是四川大地震後已消失的汶川聚落……以迷路、階梯、廣場、幾何學、塔、擺飾、光孔等有趣概念,王昀翔實的觀察記錄以及充滿感受性的文字,顛覆讀者對「老聚落」的固有認知,並產生某種奇異的心理感受,這就是王昀在建築中所體會到的人味與感動。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t=17940

 

 
 
9

建築師的關鍵字 : 東亞都市地景的30種閱讀術

作者首先邀請了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與台灣等區域的10位東亞建築師。再請這10位各自推薦1位新秀與前輩的當代建築師(在各自的地域、文化與社會範圍內),由這10組共30位建築師提出自己作建築時,最重要的一個建築關鍵字以及手繪稿,和一篇短文來闡釋。作者再則依照每位建築師的短文,為非建築專業背景讀者發展出可閱讀的文章。(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3888

 

 

10

Pioneer Forever建築家伊東豊雄

本書記錄的是伊東豊雄這位始終熱情、永遠前衛的建築冒險家,在建築創作道路上奮鬥不懈的身影。就算是不瞭解伊東建築中所謂「流動性」、「設計 演算法」、「衍生的秩序」等涵義,閱讀他的經歷、體會他的思想,再走進他的作品,一定能夠對蘊藏在建築中的無窮魅力有新的領悟!

 

 

11

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 

本書收錄了許多定居紐約的知名藝文人士窗外景色素描,以及他們對這面窗景的諸多臆想、懷想、追想。包括作家彼得.凱瑞(Peter Carey)、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妮可.克勞斯(《愛的歷史》作者)、攝影家安妮.萊伯維茲(Annie Leibovitz)、名廚馬利歐.巴塔立(Mario Batali)、《紐約時報》發行人小亞瑟.奧克士.沙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等63位。本書不僅關乎他們對於一扇窗的想像,也是他們對於自己住家,以及住家與外面世界關係的反思。

 

 

12

太陽房子

本書作者胡湘玲走過自由堡的太陽社區、明斯特的蘋果莊園、柏林的帝國議會大樓,還有魯爾區浴火新生的舊礦區;這些城市正以建築的形貌,傳遞時代趨勢的訊息。太陽房子不僅造就了新能源產業,也為有遠見的市民成就了舒適、健康且符合環境正義的現代生活。就從《太陽房子》開始,邀您一起來實現對未來能源與未來生活的想像!(天下文化書坊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WS3004

 

 

13

綠色建築 : 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作者為了追尋熱濕氣候之建築原貌,走訪東南亞各國、日本南部、美國東南部,以及中國之雲貴、華南、江南,探索氣候民居與風土建築元素,建立了豐富的生態建築圖片檔案作為本書之素材,這些第一手資料能提供讀者對於綠色建築風土的體認。另本書集作者近年綠色建築研究之精華,尤其新增大量亞洲與世界各國之生態氣候與耗能特色之比較解析,內容兼具地方特色與國際視野。

 

14

百水 : 表現主義環境藝創大師

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一意關心全人類的幸福,而向著工業化且人口膨脹的世界,發出「還我自然」呼聲。這位偉大的奧地利水彩畫家亨德華瑟(Hundert Wasser),後來他依據自己姓名的意譯,取了「百水」的中文名字。本書追溯亨德華瑟的藝術歷程與代表作品,並配以百幅作品圖片,使讀者可由圖文中領略其融合環境關懷與自然線條的繪畫美學。

 ●媒體

編號

片名

簡介

1

南國樂活之宿(Pool

本片採取自然路線,帶領著觀眾來到泰國以慢活聞名的度假勝地「清邁」,透過日本、泰國兩種迥異文化的理解與互動,在細膩步調與恬淡情懷中,重新觀看都會女性自我獨立的寫照,緩慢勾勒出柔弱中帶著無比堅強的女性風采。本片暖人心肺的靜謐色彩,再度成功描繪出人與人之間的誠摯交會。

2

東京創意建築(東京に輝く:クりエイティブナ建築デザイン 

在這人口密度高於倫敦3倍的大都會中,有超過3,500萬的東京人從四面八方湧入,寸土寸金的空間,如何住得舒適成了最大問題。前衛建築師以創意十足的設計,建構出舞弄光線的幻象讓空間倍增,並以超高效率的樓面規劃,搭建起一棟棟看似不可能任務的建築。就算萬不得已犧牲生活機能,東京包羅萬象的服務產業,也為居家領域的延伸做了最好示範! 《東京創意建築》特別深入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都會區,探索物價水平居高不下的東京,居民如何以極具創意的方式,掙得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以及這些蔚為奇觀的都市奇景,如何反過來為東京這座百年城市注入活力!

 
(五)行
●書籍

編號

書名

簡介

1

郵局玩設計

本書要告訴讀者郵局商品也可以很有設計感。像是獨立企業的芬蘭郵局posti,就專程聘請芬蘭著名平面設計師操刀,設計出呈現橘藍兩色的圓點圖案,讓芬蘭posti成為全世界最可愛的郵局;此外,還有最吸引人目光的原創商品「瓶中信」,但並非用玻璃作成,而且其表面圖案還會根據時期不同而改變。是不是很妙呢?書中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郵筒及郵票收藏品介紹,十分有趣!(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70047254

2

客房中的旅行 

本書集合作者20年來測量世界各地旅館記錄的精華,大師出手,從旅館房間的各處細節,可以窺見設計者的巧思,甚至該國的民族性、歷史等,不但可神遊各國旅館,也可當作選擇下榻旅館的參考,更是建築或空間設計的簡易讀本。

3

明信片旅行主義

十多年來,作者對旅行的熱衷,對寫明信片的風靡、對異國、對遠方、對流浪式的狂熱,找各式各樣的藉口或機會到各國旅行的沉迷,尤其在這二、三年去耶路撒冷當明信片變成旅行,變成壯遊,變成建築史,變成更多更遠的學院的美學的種種動人的想像。建築與設計是作者的本行與專業,卻對文學、現代詩與旅行情有獨鍾。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敏銳的觀察,將旅行香港、新加坡、京都、紐約、布拉格……等地的萬般滋味,透過一張張風景明信片,撩動你的心。

4

散步中的設計 

作者林桂嵐說:「設計的細節都在散步中。」不只是因為設計無所不在,也是因為,散步是欣賞設計最好的方式之一,你的目光可以隨時調遠拉近,直接感受設計和人、和生活的關係。
本書中,喜愛設計和散步的桂嵐將帶著大家漫步巴黎、東京、京都、大阪、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欣賞富美感、具創意的商店&陳列空間、產品設計、視覺傳達、建築設計、公共空間、品牌行銷……請跟著她,來趟愉快充實的設計散步吧。(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9600028060

5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對個人來說,移動不但是基本需求,更是一種慾望的呈現。在安土重遷的時代,移動有各種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出門、出差、旅行、遷徙、漫遊、流浪、朝聖、移民,但是,這些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在近兩百年來日益混合。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冷戰結束,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達成了全球化;網路的興起,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超越了軀體的限制。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年,戰爭的烽火再起,SARS的病毒形同瘟疫,於是,我們發現,新的壁壘即將以各種面貌重新架構,我們未來的移動,又將出現新的形式與內容。

6

不迷路的設計 : 視覺指引的秘密 

本書由指標設計專家-大衛.吉柏森(David Gibson)大方分享 30 餘年視覺指引設計經驗。空間中的視覺指引設計,一直都是人類生活中關鍵的一部分,從第一批穴居人在捕獵長毛象時,迷失了回家的方向開始,這問題就一直存在於你我週遭。不想迷路是理所當然,但怎樣可以讓人不迷路,設計起來卻不容易。指標識別設計,是在人與空間的交會點上,創造一個獨特、有趣而易於使用的空間,它是一種與人相關、為人而做的集體事業。這是一門集結眾多知識的領域,因為它能讓人學習到迷人的建築、有趣的群體接觸,並利用設計來改造空間!

 
 
 

7

都市設計 : 街道與廣場 

本書以都市設計為主題,並針對街道、廣場及建築物等設計元素在都市設計中的意義與角色作深入分析,分析的重點包括了設計元素間的配置方式、設計及細部等。作者累積其多年研究都市設計的心得,提出他對都市設計相關理論的見解並大量引用歷史案例,如羅馬聖彼得廣場、比薩主教堂廣場、巴黎都市改造計畫、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英國倫敦的犬島、牛津的亥街、巴斯的大布爾泰尼街等等,透過設計元素的解構和各建築學派觀點的應用與體現,說明及檢測都市設計原理,藉以建立都市結構組合的根本法則。在審視這些都市設計案例的同時,或許能激發出更具創意、活力、市民引以為傲的都市設計。

 

8

馬路學 

這是一本揉合了心理學、科普知識,以及交通求生手冊的書,以明晰風趣的筆調,剖析了人類的交通行為,以及隱藏在其背後的複雜人性。本書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活動,並以各種複雜的物理,心理和科技因素,闡釋交通系統的運作方式、駕駛人的行車模式,以及這些事物中的人性面向。

 

 

 
 
9

臺灣黃昏地帶 : 兩個日本鐵道迷的臺灣旅遊筆記 

二位日本鐵道迷,懷著對台灣的熱情與好奇心,多年來如候鳥般不斷飛來台灣,憑著有限的資訊,連訂正遺漏的舊地圖也不願放過,深入台灣的每處角落,蒐集鐵道、列車的各種身影。
兩人不但捕捉到新營、虎尾等糖廠鐵道最後的風光,看到過去的「老兵」列車們變身成觀光列車,或被收藏在私人庭園裡「安享天年」的身影,更欣賞草叢中頹朽的鐵道與列車散發出的強烈「廢墟」之美。然而最重要的是:身為外國人,他們來台尋訪鐵道風景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這塊土地上的熱情、好客與親切。這些溫厚的人情,都與鐵道、人群、陽光、藍天交織成無可取代的風景。

 

 

10

華麗的雙輪主義 : 有自我風格的自行車生活 

在自行車上下點小功夫,就能華麗優雅的呈現自我特有的自行車生活。舉凡自行車的籃子、坐墊、色彩、踏板、服裝、鞋子、便當箱等等,都可以從中找到最想發現的自己,對自行車的興趣可持續一生而不感厭倦。自行車的環保與健康風潮之下,大都只重視機能性,但大量生產的單一化,無法凸顯個人風格。本書從自行車的風格和配件出發,是追求個別品味和獨特個性的玩家,不可錯過之書。

 

 
 

11

台灣脈動 : 省道的逐夢與築路

經典雜誌費時十八個月,陸續探訪十一條經典省道。依著道路的連結,每一部分的島嶼開拓史也因此有了動線,串接著區域發展與人文繁茂,而隨著時空的改變與當下現場的採訪而逐條拼湊起來的,赫然就是「台灣脈動」。從渴盼道路到懷疑道路,這漫長的旅程,正是台灣由百廢待舉、經濟起飛、相信人定勝天,最後又復返原點,重新檢視人與土地的歷程。族群的遷移、時代的變遷、生態環境的改變、產業的興衰……,每段看似灰撲撲的路面,路基俱是滿滿的故事。

 

 

12

飛行的奧祕 

專業國際知自然寫作作家與攝影師多爾頓,在書中與你分享這段三億五千萬年的地球生命歷史。結合對大自然長期投入的觀察,以及高速攝影的精彩照片,讓你對昆蟲、鳥類等動物的飛行奇蹟嘆為觀止。本書包括了:完整飛行入門知識介紹、高速攝影彩搭配精美手繪精彩圖解以及結合動物飛行與航空原理。

●媒體

編號

片名

簡介

1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

20071113日,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推動下,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開始了為期13天的騎摩托車環島壯舉,他們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行經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台北,再回到台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里!17位長者中,有兩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帶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途中歷經險峻的蘇花公路,歷經團長三進三出醫院,但他們一一克服困難,用無懼的心、熱血的行動,完成了這個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夢想」。

2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 

1951年,患有氣喘的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Ernesto Guevara)與死黨阿爾貝托(Alberto Granado),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跳上屌車(諾頓500重型機車),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揭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總長超過一萬三千公里的壯旅。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儘管一路上險阻不斷,偶有爭執,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無邊景致深深感動。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並體驗了自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這塊土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苦難、與不義。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帝國的壓迫,以及人世間永無止息的生、老、病、死,都不斷激盪兩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裡埋下了日後席捲世界的革命之火。

 
 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圖書館

通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