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位置: 看見五條港 > 文件區 > 信仰 > 安海港
by 徐敏, 2016-01-18 17:41, 人氣(1577)
神興宮

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二段21號(郭綜合醫院正對面)


#



三廟合一的歷史



神興宮的廟名乃由三間廟宇神安廟、保興宮、檺林宮合併而成,並各取廟名之一字,
神安廟取「神」字,保興宮取「興」字,檺林宮取「宮」字,合成神興宮的廟名。
日治時代1933年〈昭和八年〉拓寬今民生路之道路後,1935年〈昭和十年〉上述三
廟宇合建於現址,至今神興宮三川門仍掛有三廟匾額。



三廟宇之歷史



神安廟:創建於清康熙時,供奉土地公,後來附近發展成土地公口街。乾隆、嘉慶、
道光、同治時期均整修過廟宇。1901年(日治明治34年)實施市區改正,廟宇被拆;1912年(大正元年)遷建於外新街〈今民生路二段〉,隔年落成,名為神安廟。

保興宮:相傳1818年〈清嘉慶23年〉台南外新街〈今民生路二段〉某商家自漳州青浦攜帶吳府王爺之香火來台私祀於宅,因神明靈驗,信徒刻神像祭拜,亦於1821年
〈清道光元年〉集資建廟,是為保興宮。

檺林宮:主祀李、朱、邢三王爺。1730年代首先由西市場邊的李姓家族攜帶李王爺之香火來台祭祀,加上附近小祠亦供奉邢王爺,兩神明均靈驗,附近居民於1862
(清同治元年)集資建廟於牛磨後街,其後再加入朱王爺祭祀。

日治時期神安廟主事組織福德會,認為神安廟太過狹隘,故將本境港町的保興宮
吳老爺,檺林宮朱邢李三王府合併重新建築大廟宇。1935年〈日治昭和10年〉
以上三廟宇合建於現址。

傳說日治時期1915年反抗日本的西來庵事件後,西來庵被拆,被拆的建材被神興宮
購為重建之用,如石鼓、八卦亭、大殿九龍玄關及安座神龕。



神興宮祭祀之神明

 

正中鎮殿祀福德正神,前排由左至右為三鎮朱邢李三府王爺、吳府王爺。因廟地為
原神安宮福德正神廟地,所以福德正神坐正中間,感念其無私獻廟地容納其他廟宇
之神明。

三間廟宇主神的隨從部屬;文武判官是土地公的部屬,黑旗白劍將軍為邢王爺駕前
將軍,劍童、印童是吳府老爺的隨從。

原保興宮除供奉主神吳府老爺外,仍奉有一神尊。在清光緒年間,番薯港岸邊飄來
一艘王船,內有蘇王爺神像,保興宮亦供奉之,三廟合一後,神興宮內自然有蘇府
千歲的神像。 至於紀、吳、雷三府千歲為神興宮合建完成以後,出巡此地,受到
朱邢李千歲的挽留,留在廟中祭拜。而天上聖母是原神安宮神明,其他如中軍府、
相公爺、臨水夫人等等神明,都是神興宮合祀後再增加的神明。

另廟中亦奉有張、柯將軍神像,兩人為以前神興宮的信徒,一高一矮,柯尾吉身材
矮胖,張勇身材高大,在為廟奉獻往生後,受神明指示,雕刻兩位將爺尊像成為
王爺駕前的護衛。同民間習俗,雕塑成如七爺八爺的臉部造型。



 參考網址:
1.〈五條港文化園區〉,《源斌的台灣歷史筆記簿》,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littleclubtaiwanhistory/conferences/wutiaogangwenhuayuanqu ,2015年12月16日檢索。

2.〈台南神興宮〉,《全國廟宇網》,網址:http://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878, 2015年12月16日檢索。

3.〈安海港--神興宮〉,《五條港文化園區》,網址:http://www.sjps.tn.edu.tw/fiveharbor/big5/point.asp,2015年12月16日檢索。

4.〈台南神興宮三廟合一神威崇隆〉,《臺灣時報》2015年11月16日,網址: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530583,
2015年12月16日檢索。

5.〈神興宮〉,《網路拜拜》,網址:http://www.baibai.com.tw/view-temple.asp?com_ser=1380 ,2015年12月16日檢索。



104-1  曾筠双、翁仕馨、李俊廷、趙士清、鄭姁妮


by 王茗禾, 2019-03-10 15:45, 人氣(1100)

安海港保西宮

組員:羅秋評、郭秋妤、林庭伃、李佳諭、葉芮妘、徐詩庭、黃晴雯、陳俐蓉


◆港道原址


以上的地圖最下面紅色那條港道即安海港,安海港為五條港中位置最南的河道,東邊係由松仔腳港、外新港與番薯港等三小港道匯集而成。河道大致上位今民生路稍南,直至南河港注入本河道後,河道才穿越民生路,沿西北向會合北勢港、佛頭港、新港墘港,注入舊運河。


廟宇位置: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38巷28號



廟宇歷史


保西宮在台南市中西區,因為這廟坐東向西,向安平方向,所以叫保西宮。1752年,清乾隆17年《重修台灣縣志》記載「茲查各坊里社廟,以王公大人稱者甚夥…..西定坊則王宮港、草仔寮…..」(卷六<祠宇志.廟>),上引文的草仔寮王公大人廟便是「保西宮」,奉祀葉、朱、李三府千歲,足見該廟創建於1752年之前。但另一說為廟宇創建於1718年(清康熙57年),不論創建於何時,均為古廟無誤。 相傳清乾隆十七年,大陸流放王船於當今台南市郊濱海,保西宮內葉府千歲的金身即坐王船而來。當時廟宇接近海岸,時岸邊即今之西門路,係台南移民史上的重要廟宇。


廟公田武誠先生小時候住廟邊,常常去逛廟,有一次問說這是什麼神明,廟方回問有沒有興趣來參與服務,遂服務20多年至今。其云保西宮的位置歷史上沒有更動過,但有重建四、五次。今年的12月23號普渡,29號要去參加遶境。信徒都是一些老弟子,老中青三代,四面八方都有。這個廟算在地的老廟,清朝時跟其他五間廟組成聯盟叫六興境,共同防禦當時來搶劫的海盜。自古至今,保西宮均為地方人士的精神寄託。 神蹟(廟方口述):2006年,數百年的之寶開基葉府千歲金身被不知名的小偷偷去。乩童以香灰寫在神案,「 日出西下,降福宮池 」,意思是可以找回不必心急,且會在市區以西尋獲。經過一個月,小偷無福消受,在西邊的安平某議員服務處門口被發現。

 



水仙宮Logo和設計理念



參考傳說神蹟 有一澎湖老漁民,在某次討海中遇上大風浪,不幸船隻翻覆,其他漁民全數罹難,唯獨他載浮載沉於汪洋大海中,在情況危急中,見有一艘王船,船頭立有一白衣人向其招手,老漁民看到王船上有清楚的六個字 『 代天府保西宮 』 ( 並無標示是台南市字樣 ) 隨後即陷入昏迷,待醒來後,人已臥靠岸邊,後平安返回澎湖,經查證於內政部,才知是座落在台南市的保西宮,之後,老漁民每逢大王誕辰,都會親返保西宮誠心膜拜,以答謝大王顯靈救命之恩。我認為保西宮就像汪洋中的一座燈塔,默默指引並保護著人們。


參考資料 

1〈台南市保西宮是重要地方信仰中心〉,《PChome 個人新聞台》,2018年12月檢索
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coolanews/post/1370625978

2〈台南 保西宮〉,《VR walker實景旅遊網》,2018年12月檢索
網址:
http://www.vrwalker.net/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765

3〈保西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2018年12月檢索
網址: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westcentral/2108013-BXG


by 林志威, 2017-09-29 22:02, 人氣(1454)

安海營仔腳 -朝興宮溫陵廟

邱泓翔、朱睿博

v  安海港道

此港道東邊先由北至南向的松仔腳港、外新港、番薯港共三個港道匯集而成,三港匯集後在六姓府廟街區西向,順著民生路平行南側過康樂街、金華路至河中街,在此與南河港匯流,在環河街、民生路口順著協進國小校區的西南邊沿民生路巷道、濟生街西北行,再與南勢港、佛頭港相接,至民權路匯入舊運河道。

v  港道原址




v  朝興宮溫陵廟 (台南市中西區濟生街641)




v  歷史沿革簡述 -朝興宮溫陵廟





朝興宮與溫陵廟原是兩所不同的廟宇。

溫陵媽廟,清嘉慶22年(1817)立廟,其原名為「溫陵祖廟」。也有人簡稱為「溫陵廟」,分靈自福建泉州天后宮,因泉州古稱溫陵,故名之。此廟是清代台南府城五條港商業同業公會三郊(北郊、南郊、糖郊)主祀的廟宇,奉祀來自泉州的天后宮聖母香火,配祀觀音。

 

其原本廟宇建設於寧南坊上橫街(今忠義路),即今天壇附近,道光年間曾將小廟重修擴建,至日治初期,廟宇有數百坪,規模龐大。後因五條港淤積嚴重,三郊榮景不再。明治30(1897),廟宇右廂被日本人佔用為臺南郵便局倉庫。大正2(1913),歸還給廟方,三郊仍籌資重新修建,不過已有部份房屋租給防疫合作社使用。可惜因日治末期,三郊解散,廟宇被變賣,香火頓時中斷。民國46(1957),溫陵媽廟拆除,神明無依。



   


而朝興宮原係明朝天啟年間(1620年代),中國大陸沿海商船與台灣通商時,商船內奉有船頭媽,於台南舊漁行口小西腳靠岸後,供眾漁民祭祀。後漁行口遷移,土城營仔腳的耆老,恭請媽祖移駕此地,輪流祭祀。

朝興宮主祀的天上聖母三媽又可稱為「土城營仔腳媽祖」,當時的營仔腳朝興宮,僅用竹架搭建供奉聖母。後來與神明無依的溫陵媽廟謀合, 朝興宮信徒捐地,溫陵媽廟信徒捐建材,兩廟合併,於民國53(1964)始建今廟—今濟生街641號,朝興宮與溫陵廟諸神合祀。

因現址為昔日五條港濱港口之處,舊運河之南岸,居永固金城鎮海營之下,故稱為「土城營仔腳」,又因兩廟合併,故稱之為「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


採訪 -朝興宮溫陵廟 黃小姐 (採訪時間 5/3/2017)





黃小姐為廟宇管理者,因此對於廟宇沿革歷史很了解。她表示幾年前廟宇前面相當熱鬧,很多攤販聚集於廟宇前空地。而且香火鼎盛,而至今依然如此。

而且她也提到,相較一般媽祖廟於媽祖誕辰農曆323號舉行祭典活動,此廟是於農曆326號舉行。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早期朝興宮媽祖是由二十幾戶以爐主來輪流祭祀,而每逢天上聖母聖誕時以臨時搭建的建築來供神或者賀壽,但是因請歌仔戲班來為媽祖祝壽不易,因此信徒們叩奏媽祖後,決定延後至農曆326號舉辦賀壽活動。但是於前一日,仍有交陪境之廟於前來插燭。

v  廟宇logo設計




設計者:朱睿博

設計理念:其設計構想是以朝興宮溫陵廟的門神為設計理念,其中此Logo中的鹿是象徵「晉祿」的意思。


參考資料

1、〈臺南營仔腳朝興宮〉,《湊陣拜媽祖》,網址:http://yawjong.pixnet.net/blog/post/39063982-%E8%87%BA%E5%8D%97%E7%87%9F%E4%BB%94%E8%85%B3%E6%9C%9D%E8%88%88%E5%AE%AE 2017528日檢索。

2、〈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網址: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westcentral/2108027-WLM/view 2017528日檢索。

3、〈朝興溫陵廟〉,網址:http://www.vrwalker.net/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546 2017528日檢索。

4、〈台灣媽祖信仰〉,《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AA%BD%E7%A5%96%E4%BF%A1%E4%BB%B0 2017528日檢索。

by 王茗禾, 2017-02-18 22:52, 人氣(1047)

濟顛賜福—濟福宮


位置

濟福宮 (台南市中西區河中街32號,台南運河邊)

  

現今街景


濟福宮簡史

濟福宮與清代五條港地區沒什麼淵源,是民國73(1984)才遷至台南運河邊,其簡史為:

民國57(1968),吳金子在善德堂降壇佛示,駕濟公長老,濟公長老原脈係西湖靈隱寺十八羅漢。

民國58(1969)搬來台南市,濟公長老降駕於北區開南街的合聖堂濟世度眾。

民國62(1973)建堂於開南街,名曰聖佛堂,奉祀濟公長老及清水祖師。後因濟公師父指示至中西區運河邊的河中街建堂,民國73(1984)遷至現址。

民國78(1989),聖佛堂因為註冊廟名有「佛」字,屢屢被打回票,只好改名濟福宮,民國84(1995)動土興建,民國93(2004)入火安座。


玉皇上帝與濟公

 

左圖為玉皇上帝,右圖為濟公長老


濟福宮奉祀玉皇上帝與濟公等神祇,足見其廟宇道、佛不分。

玉皇上帝又稱玉皇大天尊,簡稱玉皇、玉帝,俗稱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實際領導者,眾神之王,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

而濟公 (1133-1209)是劉總幹事最津津樂道的神祇,其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浙江台州人,逃婚出家,拜慧遠法師為師,法號道濟,人稱濟癲和尚、濟公活佛。其修行深厚,卻不似佛僧。不喜歡誦經打坐,破酒肉戒,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言語珠璣、神通廣大,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常以醫術救助困苦的百姓,較親民,被百姓稱為濟公活佛。原為佛僧的濟公融入民間信仰之後,逐漸變成佛教、道教兩方的神明,甚至連一貫道也將濟公列為仙佛之一。


〈濟公〉,《維基百科》;〈台南濟福宮〉,《全國廟宇網》,

網址: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779



門釘

  

一般的廟宇較為常見的都是門神,有門釘就不會有門神。門釘係古代為守護城門而設,現在除了裝飾,另一代表廟宇等級,而門釘係高級神明才會使用,且都是『9』的倍數。濟福宮的門釘有108個,是最高等級。


訪問-2016/11/23(劉總幹事)

十八羅漢傳說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係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 ,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唐代原只有十六羅漢,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至宋代盛行,其可能與華人文化中對十八的偏好有關。傳說濟公是由十八羅漢的降龍羅漢所轉世,所以廟內也有十八位羅漢的神像。

  

  

濟福宮Logog設計

希望濟福宮就像一棵樹苗一樣越來越茁壯,發揚光大。

設計者: 林佑勳

參考文獻

1、〈台南濟福宮〉,《全國廟宇網》,

網址: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779 

2、〈濟福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網址: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westcentral/2108028-JFG

3、〈濟公〉,《維基百科》。



/文:羅子婷、林佑勲、王鋕鋒、林佳皇、林明臻、魏明明

by 王茗禾, 2016-06-25 15:32, 人氣(1090)
聚宋宮

104-2 蔡名彥、林于靖、蔡易峰、林志威、陳富展、劉誌杰、呂明杰、王泓珽


一、聚宋宮(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148)


(一)組長蔡名彥與蕭主委的合照


蕭先生為廟方管理委員會主委,小時後即居住在附近,對台灣歷史及廟宇富有濃厚興趣,做了許多的研究,他在附近開了一間冰店,蕭先生表示非常歡迎大家和他一起認識台灣廟宇文化。非常感謝他為我們做深入的介紹並參與採訪。


()聚宋宮外觀

1、創建與沿革:


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大陸與台灣通商後,從福建恭請紀府大千歲金身來台,以護航往返兩岸的大陸船隻,並祈求航程平安順利;到了咸豐十年(1860),台灣商人希望其能留在台灣永遠供信眾奉祀,而大陸商人允諾若能夠擲聖筊13次,則表示其願意留在台灣。陳番婆先生真的擲了聖筊十三次,將紀王爺留在台灣。成為安海港一帶居民遇災厄病痛尋求幫助之處。故於1910年,信眾成立了「福心堂」(海安路2394號),即聚宋宮之前身,期間因康府千歲、馬府千歲常降駕輔助紀府大千歲,因而於1958年在海安路22531號創建新廟,大門面向正興街,主祀紀府千歲、康府千歲、馬府千歲。1968年將堂號改為聚宋宮。


(圖三)供桌

供桌上寫著福心堂,是聚宋宮的前身,上面還寫著民國丁酉年(1957),可見其歷史近六十年。


2、特色:


(1)奉祀神明

主祀:紀府千歲、康府千歲、馬府千歲;陪祀:紀府夫人、馬府夫人、白府將軍、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及五營官將等。紀府夫人及馬府夫人並不是紀、馬千歲的妻子,他們是在民間被奉祀的神,後來被收奉於此。

(四)聚宋宮中奉祀的神像

(圖五)三位王爺神像


為三位王爺的神像;「忠澤佑民」為市長賴清德所題。


紀府千歲即紀王爺:

紀王爺本名叫做紀信,字成,是秦朝時期隴西成紀人,在劉邦與項羽鴻門宴時,紀信便已在劉邦的軍營裡,與樊噲、夏侯嬰、靳疆齊名。在與漢王劉邦軍據守滎陽時,西楚霸王項羽大舉進攻,兵臨滎陽城下,兩軍對壘許久。後來項羽採納范增的建議,派兵數次侵奪漢甬道,導致漢軍缺乏糧食,於是劉邦要求議和,將滎陽以西割讓,但項羽不願意。紀信聽了此事之後提議以自己作為誘餌詐騙楚軍,讓劉邦能夠趁機逃跑;當晚紀信便將自己打扮成劉邦的樣子乘著黃車,車傅左纛,出城之後大喊城內絕食,願意投降楚軍,楚軍聽到後都聚集了過來,於是劉邦便趁著這個時候逃出。項羽看到紀信後便問他劉邦在哪裡? 紀信回答,劉邦已經離開城了,項羽聽到大怒下令燒死紀信,紀信因此而亡。後來劉邦當上了皇帝之後想起了紀信的功勞,便對滿朝文武大臣說:「紀信功高德重,沒有他獻計獻策,怎能有我劉邦的今天?我封他為督城隍,把他的家鄉改名為我先前的封號——漢王,把他的骨灰送家鄉安葬,並建廟塑像,永遠享受香火。」後來還下令全國各縣城建城隍廟。


(圖六)紀王爺扮演成劉邦的畫


六:牆上的畫為紀王爺扮演成劉邦的樣子作為誘餌,讓劉邦成功逃出城外的故事。


(2)門釘是帝王等級廟宇的象徵

受訪的蕭主委表示只有王爺等級的廟才會有門釘,通常門釘的數量為9的倍數,兩側的門上有36顆;中間的門則有72顆門釘。

  

                (圖七)             (圖八)

(圖九)

(3)九龍柱

聚宋宮的九龍柱上面有一條龍,一隻半龍鯉以及七隻鯉魚,因為鯉魚躍龍門即為龍,以此象徵有九條龍,以簡化九龍柱的雕刻。

(十)九龍柱

(4)黑令旗

使用桃木製成,黑令旗除了遶境開路掃路鎮邪除煞外,也可用於收驚、淨宅、祭改、淨壇,插在廟宇外可以避免惡鬼進入。(如十一)

(圖十一)

(5)大駕(又稱無頭轎)

在過去主要關好兄弟之用,隨著時代和需求的改變,變成是神明救世的工具之一,神明可以乘轎去災,濟世消災。(十二)

(圖十二)


3、照片重製電繪(十三,王泓珽)

(圖十)

(1)使用軟體:PhotoShopillustratorPainter

(2)說明:取材自組員照片,可以看出整個聚宋宮的外表十分莊嚴且古色古香,不只宮前樑柱,就連宮頂的雕刻都非常的精雕細琢,而用了電繪加上修飾軟體的方式讓畫面以不一樣的方式呈現。


(十四) 聚宋宮Logo ,王泓珽 繪

設計理念:以跟聚宋宮一樣的雙層屋頂為基礎做設計,並在屋頂上加上一條龍做為代表雕刻,整體代表著聚宋宮簡潔而不失莊嚴的廟宇形像。


二、參考資料

1、〈五條港水系〉, 《雲海龍吟》,  

http://blog.yam.com/TN87504033/article/28213878 2016

5月檢索。

2、〈台南 正德堂〉, 《全國廟宇網》,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781 20165月檢索。

3協進國小&附設幼稚園五條港文化園區知性之旅小小解說員培訓

實施計畫

http://120.115.16.6/project/country/D3/narrator/98/98plan.pdf

20165月檢索。

4、〈紀信代死的故事簡介 歷史上真的有紀信這個人嗎?〉,《時光

網》,http://www.timetw.com/56.html 20165月檢索。


by 王茗禾, 2016-06-25 13:25, 人氣(908)
正德堂

104-2 蔡名彥、林于靖、蔡易峰、林志威、陳富展、劉誌杰、呂明杰、王泓珽


一、正德堂(台南市中西區正德街38)

(圖一)於正德堂前與「吳朝天」主委合影










(圖
二)正德堂香爐

  現任廟方主委吳朝天先生的名字有刻在正德堂的香爐上。這趟正德堂巡禮中非常感謝吳主委以及其他幾名熱心的委員接受我們的訪問,及為我們詳盡的解說。


1、沿革與修建


正德堂發源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主要奉祀達摩祖師、水仙尊王、中壇元帥。清初,將香火分割至澎湖,到了1926年才由信徒從澎湖請遷至台南市,於1957年興建廟宇至今,經過30年的歲月後,有些地方已經破損不堪,管理委為會決議重修,於19882月完工。


1、    2、特色

(1) 一樓奉祀的神明

(圖三)正德堂一樓奉祀神明位置圖

主祀達摩祖師、水仙尊王、中壇元帥。陪祀奉靜夫人(陳靖姑)、泰興一典(哪吒的師傅)

(圖四)達摩祖師、水仙尊王、中壇元帥神像


(2)二樓祭祀的「惠能祖師」,達摩祖師的第六代傳人。

 
    (圖五)為惠能祖師神像         (六)為其肉身照片

(3)正德堂內彩繪,門將繪的是唐太宗的部將



 
  (圖七)秦叔寶、尉遲恭。(潘麗水繪)        (八)的門神彩繪

為正德堂內隨處可見的彩繪,包含右圖的門神彩繪皆由台灣知名廟宇畫師家潘麗水所繪。潘麗水(1914年-199548日),台南市人,是第一位獲得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的民間彩繪師。


(4)正德堂前的八卦八角亭

(圖九)八卦八角亭

圖九:八卦八角亭(耗資二十餘萬)為潘岳雄所繪,上頭所彩繪的主要是三國時期的故事,受訪人表示廟宇必須擁有相當程度的等級才會擁有此八角亭。而潘岳雄先生是潘麗水的長子, 1943年生於臺南,從小對繪畫興趣濃厚,求學課餘協助父親廟畫工作。


(5)外牆雕刻為潘春源的作品,於左下角有潘麗水的題字

 
    (圖十)潘春源作品1          (圖十一)潘春源作品2


(6)廟宇內部則有許多年代久遠的精緻木雕,有的甚至鍍金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7)三十六天官圖


面向門外左手邊的牆壁上有著龍吟的雕刻,其中門上所畫的是十八天官圖;面向門外右手邊的牆壁上則有著虎嘯的雕刻,門上同樣也畫著十八天官圖,與左邊的十八天官圖合起來總共為三十六天官,受訪人也表示廟宇必須到達相當級數才會擁有此三十六天官圖。

  
       (十六)               (十七)

(8)正德堂照片重製電繪(1819,王泓珽)


 
  (十八)正德堂照片重製電繪1     (十九)正德堂照片重製電繪2

二、參考資料


1、〈五條港水系〉, 《雲海龍吟》,  

http://blog.yam.com/TN87504033/article/28213878 2016

5月檢索。

2、〈台南 正德堂〉, 《全國廟宇網》,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781 20165月檢索。

3協進國小&附設幼稚園五條港文化園區知性之旅小小解說員培訓

實施計畫

http://120.115.16.6/project/country/D3/narrator/98/98plan.pdf

20165月檢索。

4、〈紀信代死的故事簡介 歷史上真的有紀信這個人嗎?〉,《時光

網》,http://www.timetw.com/56.html 20165月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