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討論議題B第6題
1樓


小組針對以上案例設計一個討論題目,並列舉各方意見,對其做探討並試著下結論

2樓
我們這組要討論

社群網站之間的差異?

(Facebook, twiter, weibo ,google+, plurk,line,path)


為何Facebook會在一開始的時候迅速竄紅


又為何近期會沒落,尤其是對已開發國家

3樓
臉書退燒  相關資訊 為何會退燒 


以七億用戶人口成為「全球第三大國」的社群網站臉書,正因為「人口太多」管理不易,出現「創國」以來的最大危機。 


根據網站Inside facebook今年六月公布的數字,臉書新增用戶數首次連兩個月減少,從英國、挪威、俄羅斯,到美國、加拿大,被視為臉書最大客群的已開發國家,用戶都在下滑,「社群網疲倦症開始發作了!」《星洲日報》描述。 


臉書曾一度在美國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SharePost上,創下每股60美元高價,投資人認為其市值將達1360億美元,但到八月中,卻降回今年三月的792億美元,公司估值形同縮水四成以上。 


第一關:政府介入
英美開始潛伏查犯罪 


臉書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政府對社群網站管理的介入。 


英國倫敦暴動後,兩名男子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原因是在臉書上的鼓吹暴動言論。英國首相卡麥隆在聲明中表示,英國政府及相關行業,正合力研擬透過社群網站,查看策畫暴力、騷亂和犯罪活動等言論的可能性,他主張,警方應獲得額外權力,阻止人們在某些時候使用社交網站。 


有此需求的政府,不只有英國。紐約警局也成立了社群媒體部門,追蹤在各社群管道上可能的犯罪行為。 


第二關:隱私權意識
未來用戶使用時間將減少 


第二個挑戰是,使用者對隱私權的警覺性正在提高。 


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八月公布的研究報告,平均每天上傳到臉書的2億5000萬張照片,其實藏著更大的危險。報告指出,透過臉孔辨識軟體和社交網站個人資料庫的連結,要辨認出陌生人,並取得其資料都是可能的,甚至連社會安全號碼都能取得。更令人驚訝的是,只要擁有智慧型手機和網路連線,任何一個人,都能對你「瞭若指掌」。 


這些疑慮,讓「美國已經開始退燒了,台灣還在發燒,長期來看,未來會讓人使用時間下降,改成目的性的上去。」知名網路觀察家陳建州〈Jeremy〉觀察。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也發現,部分地區的使用者也已出現「社群媒體倦怠」的現象。令人意外的,在18至29歲的使用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的使用頻率下降,且有三成認為社群媒體的樂趣不再,背後原因,正是社交媒體業者對使用者的監控,以及對隱私的擔憂。 


第三關:服務不被埋單
打卡、團購使用率偏低 


第三個挑戰,竟是因為使用者過多,在臉書創造新服務時,顯得動輒得咎,其多角化之路,難以擴展。 


Jeremy指出,臉書的實體業務能力不如Groupon,團購大餅根本吃不到。而打卡功能,又因為龐大使用者擔心隱私問題,推出以來只有六%的使用率,現已改為「附近」服務與狀態更新整合。 


「臉書本來是朋友交流用的,加進太多商業化的應用之後,問題會越來越多,」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應用法制組組長顧振豪說。這次臉書是否能夠推出其他服務,解除隱私疑慮、重燃使用者熱情,全球都在引頸期盼。
4樓
5樓
自從facebook開放繁體中文之後,加上微網誌抬頭,許多的雜誌報導,Facebook就開始迅速竄紅


裡面包含很多的小遊戲 例如 開心農場、心理測驗、曾經瘋迷一時的餐城等等

並且可利用E-mail帳號 及朋友帳號找到其他的朋友,接連無限擴大的朋友圈

Facebook,是一個線上社群網路服務網站,它的名字源於口語化,最初的目的是給予一些美國的大學新鮮人們在一學年的開始註冊的時候,能相互認識。

它於美國時間2004年2月4日15時連線,由馬克·祖克柏與他的大學室友們所創立。[2]

網站會員最初限制於哈佛的學生,但被拓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有長春藤,與史丹佛大學等。它逐漸增加了對未加入大學的高中學生之支援,並最終擴及到任何以13歲及以上的成人。

Facebook現在允許任何用戶聲明他們自己是至少13歲,即可成為該網站的註冊用戶,並享有站內所有免費功能。

根據Facebook官方統計截至2012年9月,站內已逾十幾億名的活躍用戶,上傳相片數量逾2190餘億張。

6樓

Twitter(非官方中文譯名推特[5])是一個社群網路和一個微網誌服務,它可以讓使用者更新不超過140個字元的訊息,這些訊息也被稱作「推文(Tweet)」。這個服務是由傑克·多西在2006年3月創辦並在當年7月啟動的。Twitter 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 據 Twitter 現任 CEO 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宣布,截至2012年3月,Twitter 共有1.4億活躍使用者[6],這些使用者每天會發表約3.4億條推文。[6]同時,Twitter 每天還會處理約16億的網路搜尋請求[7][8]Twitter 被形容為「網際網路簡訊服務」。[9]網站的非註冊使用者可以閱讀公開的推文,而註冊使用者則可以透過 Twitter 網站、簡訊或者各種各樣的應用軟體來發行訊息。[10] Twitter 公司設立在舊金山,其部分辦公室及伺服器位於紐約城。Twitter 是網際網路上存取量最大的十個網站之一。[3]

同時,Twitter 還被認為是阿拉伯之春以及其他的政治活動中的重要角色。[11]

2013年9月,Twitter進行首次公開募股。11月7日,Twitter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開盤45.1美元,較發行價大漲73.46%。[12]


傑克·多西提出了一個個人使用手機簡訊來與小組進行交流溝通的設想,這個設想有一部分來自於簡訊息群組服務TXTMob所帶來的靈感。


這個專案最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使用「Status」作為專案名稱,事實上它當時沒有名字。我們當時試圖給它命名並且移動化是這個產品的大的發展方向……我們喜歡簡訊服務這個方面以及你如何在任何地方即時更新與接收訊息。我們想捕捉一種感覺:那 種你不斷騷擾你的朋友的手機而產生的振動的感覺。所以我們腦力激盪地進行了許多給產品命名的討論,之後我們想到了一個名字「twitch」(抽搐),因為 手機震動的時候感覺就是這樣的,但是「twitch」表達的意向不準確使得它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名稱。所以我們去查閱字典,並最終找到了單詞「twitter」(啁啾),而且我們覺得它很棒。它的定義是「很弱的脈衝訊號」與「小鳥的啁啾」,而且這正符合這個產品的大體設計思路。


使Twitter一炮走紅的是2007年的西南偏南(SXSW)活動,在這次活動期間,Twitter的使用量從每天20000推增長到60000推。[18]「來自Twitter的人巧妙地將兩塊60英寸的電漿顯示器拼在一起並放在會議走廊上,專門用來顯示來自Twitter的訊息」來自《新聞周刊》的Steven Levy這 樣說道。「數以百計的與會者透過他人的Twitter訊息不斷地監視著他人的動態,小組成員與演講者都提到了這個服務,並且在場的部落格們都在吹捧這項服務。很快在場的所有人都在討論並發表有關這樣一個新事物 的文章,他們認為這個東西與即時通訊很相似,與部落格也很相似,或者說與發送電報很類似。」[19] Twitter在這次活動中帶來的影響非常積極,Laughing Squid的博主Scott Beale說Twitter「絕對地控制了」SXSW,社會軟體研究者Danah Boyd說Twitter「擁有了」這次活動。[20] Twitter的全體員工也最終包攬了這次活動中附有「we'd like to thank you in 140 characters or less. And we just did!」獲獎詞的網路部落格類大獎。[21]

7樓

微博英語microbloggingmicroblog;又稱微網誌),是一種允許使用者及時更新簡短文字(通常少於140字)並可以公開發布的微型部落格形式。它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只能由使用者選擇的群組閱讀。隨著發展,這些訊息可以被很多方式傳送,包括簡訊即時訊息軟體電子郵件網頁。一些微網誌也可以發佈多媒體,如圖片或影音剪輯和出版。

微網誌的代表性網站是Twitter新浪微博Plurk,Twitter 甚至已經成為了微網誌的代名詞。

微網誌與傳統的部落格不同,其檔案(例如:文字音頻或者錄影)容量常較傳統的部落格小,但使用者還是會在相同的事務上和各自的原因運用它。許多微網誌在一個面對面水平上提供短的評論或者關於公司的份額新聞:產品和服務。


在2007年5月,國際間計算總共有111個類似Twitter的網站。[1]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Twitter,這個網站創辦於2006年7月並且在2007年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辦的南非西南會議贏得了部落格類的網站獎。[2]Twitter的主要競爭對手是PlurkJaiku。 Pownce整合了微網誌加上檔案分享和事件邀請的功能,由Digg的創始人 Kevin Rose 和另外三位開發者共同發展。RAKAWA.NET提供檔案並告知使用者每日的成就,基於這個問題點——你今天做了什麼呢? 其他主導的社會網路網站FacebookMySpaceLinkedInXing也有他們自己的微網誌,以狀態更新更著名。


活躍在微網誌上的使用者並不全是真實的人,也有代碼偽裝成人的社交機器人[3].


中國大陸TwitterFacebookPlurk等中國境外微博被封鎖飯否等先進入市場的小型微博於2009年7月後受管理部門長時間關停。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網易微博是中國大陸的主流微博服務,其中以新浪微博的影響力最大,在中文裡微博一詞經常用以特指新浪微博。

8樓

噗浪英語Plurk)是一個微網誌社群網站,網站創設於2008年5月12日。服務雖然類似Twitter[5][6],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一條時間軸上顯示了自己與好友的所有訊息。同時,和Twitter的@回復不同的是,在Plurk中,對某一條訊息的回覆都是屬於該條訊息,而不是獨立的。

噗浪目前已經有包含中文在內的二十餘種語言版本可用,除英文外的所有語言版本都是由志願者貢獻的。噗浪網頁上提供了多個時間軸背景及控制板的主題,同時,使用者也可以使用CSS來自訂自己的頁面。

噗浪限制發文字數為210個字,[7][8]漢字和英文字母都計為1個字,因此通常中文使用者可以發行更多內容。2009年12月4日,Plurk推出官方的API[9],但是此前已經有使用者開發出非官方的RLPlurkAPI[10]jPlurk[11]

根據Alexa的統計,截至2011年8月22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3名是台灣(40.8%)、印度(12.6%)、美國(9.1%),後面排名則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香港巴基斯坦俄羅斯英國德國[12]至2013年9月28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5名是印度(39.1%)、台灣(32.0%)、美國(9.0%)、巴基斯坦(3.3%)、印度尼西亞(2.2%)。[12]

於2013年初噗浪團隊從加拿大遷移至台灣,並在10月31日推出的程式為第一次公開app測試版本。


噗浪共同創辦人暨介面設計師雲惟彬(Alvin Woon)接受《Engadget中文版》訪問時說:「其實這個字(Plurk),沒有任何意思。當初我們在想名字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是要用一個簡單發音的字,想來想去,就決定用Plurk了。後來當然我們有幫這五個單字,各想了一個衍伸意義。但事實上,Plurk這個字並沒有任何意思。」[13]


Plurk最主要的特色是可以在一條時間軸上顯示自己和好友的所有訊息,每一位會員都可以單獨評論別人的Plurk內容。除此之外,Plurk亦有一個熱度系統,其名稱叫作Karma,以令會員更加投入網站上的活動。另外,Plurk亦有各種語言版本以供選擇。


Karma值在Plurk中是一個熱度值。擁有更高的Karma可以使用到更多的服務,如額外的表情符號、時間軸右上角的生物等。發表適量的plurk、保持活動都可以增長Karma;反過來,長期不活動、每天發表超過30條plurk、交友申請被拒絕等,也會以降低Karma的形式作出相應的懲罰。



9樓
Google+英語Google Plus,簡稱:G+ 或 GPlus )是 Google 公司推出的社群網站與身分服務;除社群網站身分外, Google 也將 Google+ 視為其旗下眾多服務之間社交層面的補強,與傳統社群網站僅能登入單一網站的概念不同。

  • 社交圈是 Google+ 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使用者可以直覺的拖拉圈選並分類連絡人,並可隨時重新命名,讓分享與隱密性達到平衡。。預設的四個社交圈分類為:「朋友」、「家人」、「點頭之交」與「追蹤」。社交圈的另一功能為調整訊息流的各個社交圈訊息的多寡。
  • 訊息流是會視螢幕大小調整的行數的照片串流訊息牆。並能隨著上方社交圈的標籤,過濾想看的訊息。[11]
  • Hangouts 為 Google+ 所提供的多人視訊聊天服務(同一聊天室中,上限為10人。)
    • 作為 Hangouts 的 Extras,使用者能夠同步觀看同部 Youtube 視訊並討論,或者分享彼此的桌面等機能。
    • 2010年9月20日, Hangouts 開始支援 Android,擁有前鏡頭的手機。2012年7月10日開始支援 iOS 版本,並成為手機中獨立的 App ,其特色為永久的儲存訊息記錄與照片,訊息也將同步推送至複數裝置。
  • 即時上傳為 Android 手機的功能,主要目的為備份照片與有利分享,上傳時預設會自動優化照片,並不公開,直到使用者分享至訊息流中,或編入相簿。[11] Google+ 相簿(前身為 Picasa)中也提供名為 Creative Kit 的基礎編輯功能。
  • +1 是 Google+ 的推薦網站或文章的功能之一。
  • Google+ Pages 為2011年11月7日啟用的服務,主要對象是提供組織、公司等非個人的使用者,建立如 Facebook 粉絲專頁的功能。
  • Google+ Events 為2012年6月27日啟用的服務,類似 Facebook 中提供的活動功能,允許使用者添加活動、邀請其他使用者參與,以即時上傳共享圖片視訊,且與 Google Calendar 整合。[12][13]
  • Google+ Communities 是 Google 於2012年12月6日啟用的服務,討論特定主題的社團,中文名為社群。
  • 2011年8月11日社交遊戲功能推出,最多時共能44款遊戲供選擇,但因社交遊戲功僅於遊戲頁面運作,也與使用者的一般通知分離,可見度並不高。[14] 故2013年6月30日起 Google+ 遊戲將停止提供服務,並被移除。[15]
10樓

LINE(中國大陸稱連我)是由韓國網路搜尋引擎公司NHN日本的子公司 LINE 株式會社開發的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在2011年6月發布。用戶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與其他用戶進行語音通話或傳送簡訊

在LINE軟體中有一些人物圖案。也有以這些虛構人物為主題的「LINE」連載動畫與漫畫期刊在日本播映或出版。

11樓
Path 是一個私密社交網站,由Facebook前高級主管戴夫·莫林(Dave Morin)創建。最初代的Path只是一個圖片分享工具,只有從2.0開始才被加入了文字發送和簽到、音樂分享功能。Path在3.0版本中加入了聊天功能。Path強調的是私密社交。用戶的好友數量會被限制。
12樓
13樓
14樓
15樓


整份報告~
附件
16樓
整理過後的報告PPT

完整檔
附件
17樓
end

18樓
end
附件
19樓
end
附件
20樓
以自己使用的經驗來看

google+是我用過目前功能最強大的 方便簡潔的操作介面 以及支援gif動態圖等等讓使用起來方便不少

facebook 主要流行的原因不外乎它大量的異業合作不管是在哪一部分都可以看到"打卡送好禮""分享送好禮"等等相關活動

從食衣住行育樂都能跟fb搭上線 而且帳號申請門檻低 幾乎每名使用者都有2~3個帳號 , 且最近帳號的安全及詐騙事件頻傳

fb的評價開始越來越低了

plurk 時間軸這特別的功能以及常常有特殊任務來解勳章還滿好玩的 可是在台灣並不是很盛行

推特 簡易操作好上手 但是台灣使用者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