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電商二甲 4A255038 吳婉甄 ( 第七週學習成果確認(陳素彬組))
1樓
對臺灣而言,您認為日本帝國的統治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請分別就「利」與「弊」各舉5個事例來明您的整體評價。
在過去的課本中,我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判日治時期的觀念,甚至我看了很多書,如:南京大屠殺...等,讓我幾乎用憎恨的角度看待日本人,在印象中除了嘉南大圳外,我實在無法舉例他們對台灣到底做了多少貢獻。
但是現在看的書越來越多,慢慢的了解其實在日本的統治下,台灣真的有改變,也因為受到日本的影響,其實在那時候撇開不公平對待來講,人民的生活品質真的有改變了一點。

利大於弊:
1.在馬關條約規定中,當時的台灣居民有兩年的時間可以自由選擇國籍。也就是說,當時人們是有選擇是否要被統治。
2.實施保甲制度,由台灣人民自行推選,協助當局維持秩序,其中規定了「連坐責任」制度,讓治安變好。
3.建立警察制度,除了維持治安以外,還包括了檢查環境衛生,讓生活品質變好。
4.開闢灌溉系統,由於台灣地勢很窄又陡,雖然雨量豐沛,但是水都留不住,於是開闢水庫興建嘉南大圳,對農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5.在運輸方面,雖然在清領時期就有鐵路,但由於路線規劃不善、數座大橋遭洪水沖毀,因此日本開始改善鐵路規劃,盡管如此做是因為要開採資源,但實際對交通層面來看,變得更方便些。

弊大於利:
1.實行「六三法」,臺灣總督享有行政、立法、司法(人事)與軍事大權,嚴密的控制住整個臺灣,產生一國兩制,在日本能做的事,在臺灣會被視為罪犯,而當權力太多時往往會出現欺壓的現象發生。
2.過度開採資源,如:檜木、煤礦...等。
3.出現「同工不同酬」的差別待遇。
4.二次大戰時,徵集了許多慰安婦,而有部分的人是遭欺騙或脅迫的情況下被徵招。
5.雖然建立義務教育,但仍有階級之分,如:日本人就讀小學校,漢人就讀公學校,原住民就讀番童教育所,無法受到公平的對待。
2樓
文章的紅色部分是什麼意思呢?看起來並非重點或想要強調的部份啊!
3樓
我也想問文章中紅字的部分是否有什麼特殊涵義?
4樓
有些紅字只是標出之前比較沒看過的細節,如:保甲是由台灣人民自行推選...等;
有些則是針對利或弊強調日本有做這些事,如:改善鐵路規畫、同工不同酬...等。
5樓
謝謝婉甄!
你的個人意見也寫得不錯,多看多聽都是好事,閱讀的確是破除刻板印象的其中一個途徑,繼續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