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而言,您認為日本帝國的統治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請分別就「利」與「弊」各舉5個事例來說明您的整體評價。
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利:
1.職業教育
在職業教育方面,總督府最初僅設立「農試驗講習生」,之後又設立糖業講習所及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等修業半年至二年的職業講習所,用以培養缺乏的初級技術人才。
為了培育公學校的師資,總督府設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而為培訓本地的醫療人員,1899年成 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並鼓勵台灣子弟進入一學校就讀。
國民教育的普及,提高台灣人口識字比率,也提升了台灣人的國民素質。
2. 鐵路
日治時期的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另外,除了官方修築鐵路外,民間或會社興建鐵路密如蛛網偏佈全島並兼辦客運,為地方交通主力。
3. 水利
日治時期,台灣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因此,水利設施是經濟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農業方面,總督府不但透過土地調查與官有土地釋出等方式,確定了台灣的可耕地面積,也相當重視水利建設。
1901年,總督府公告《台灣公共埤圳規則》,開始整頓現有的埤圳及規劃新的灌溉水利工程,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南大圳」工程,至現今它對於台灣農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4. 港口
為了改進台灣海運運輸,使其成為日本的南進前哨基地,殖民當局整建了基隆港,並花費鉅資建造高雄港,使其成為可停靠大量船隻與吞吐貨物的現代化港口。此外,為了改善東部與離島交通,也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
5. 環境衛生的改善
總督府導入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以改善居住環境,並陸續設立現代醫療機構,培植醫療人員,設立醫療機構, 健全防疫措施,鼓勵民眾施打疫苗預防針,才逐漸控制各種傳染疾病,改善了台灣的 衛生環境
弊:
1.水土保持的破壞,日本人大量砍伐原始林地,尤其是檜木,更是大量運回本土用於建築,造成水土保持嚴重破壞。
2. 皇民化運動,強迫當地的居民去學習日本文化、語言、穿著日本衣服,就讀日本的小學。
3.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台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
4. 實施六三法,使臺灣成為一國兩制狀態,所以造成臺灣公民有很多權利都比日本公民差。
5.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抓了許多台灣女人去當慰安婦。
對臺灣而言,您認為日本帝國的統治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請分別就「利」與「弊」各舉5個事例來說明您的整體評價。
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利:
1.職業教育
在職業教育方面,總督府最初僅設立「農試驗講習生」,之後又設立糖業講習所及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等修業半年至二年的職業講習所,用以培養缺乏的初級技術人才。
為了培育公學校的師資,總督府設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而為培訓本地的醫療人員,1899年成 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並鼓勵台灣子弟進入一學校就讀。
國民教育的普及,提高台灣人口識字比率,也提升了台灣人的國民素質。
2. 鐵路
日治時期的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另外,除了官方修築鐵路外,民間或會社興建鐵路密如蛛網偏佈全島並兼辦客運,為地方交通主力。
3. 水利
日治時期,台灣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因此,水利設施是經濟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農業方面,總督府不但透過土地調查與官有土地釋出等方式,確定了台灣的可耕地面積,也相當重視水利建設。
1901年,總督府公告《台灣公共埤圳規則》,開始整頓現有的埤圳及規劃新的灌溉水利工程,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南大圳」工程,至現今它對於台灣農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4. 港口
為了改進台灣海運運輸,使其成為日本的南進前哨基地,殖民當局整建了基隆港,並花費鉅資建造高雄港,使其成為可停靠大量船隻與吞吐貨物的現代化港口。此外,為了改善東部與離島交通,也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
5. 環境衛生的改善
總督府導入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以改善居住環境,並陸續設立現代醫療機構,培植醫療人員,設立醫療機構, 健全防疫措施,鼓勵民眾施打疫苗預防針,才逐漸控制各種傳染疾病,改善了台灣的 衛生環境
弊:
1.水土保持的破壞,日本人大量砍伐原始林地,尤其是檜木,更是大量運回本土用於建築,造成水土保持嚴重破壞。
2. 皇民化運動,強迫當地的居民去學習日本文化、語言、穿著日本衣服,就讀日本的小學。
3.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台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
4. 實施六三法,使臺灣成為一國兩制狀態,所以造成臺灣公民有很多權利都比日本公民差。
5.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抓了許多台灣女人去當慰安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