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簡報能力,是無論你進金融業,或其他行業所必備的技能,除非你一輩子都做跟業務無關,或在基層的低薪工作!很少人天生就有上台講話的能力,這需要多次的練習!因此希望大家能利用這機會,好好訓練一下!
評分標準為
內容完整性40%:重點在於內容是紮實詳盡的,結構完整,有連貫性,包括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獲利能力與經營績效分析。
簡報製作10%:簡潔,有焦點,底下文章皆有說明哪些事不能犯的錯誤。
口語表達 30%:有無看稿,忘詞?通順流暢度為何?是否有吸引力?能把專業的東西很口語化的表達?聽起來沒有背稿的感覺,台風穩健自然,這些事情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我期待大家能夠盡力把它做到做好!
時間控制 10%:15-20分,18分鐘為TED的標準!要把整個流程控制在18分左右也很難!
團隊合作10%:希望可以看到每位組員都有貢獻!團隊合作精神也是未來企業想要看到的,尤其是大公司!
評分與評語的工作就交給各位,最高分的一組老師請喝星巴克,請大家努力爭取!
簡報前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恭喜你和歐巴馬同等級!快學學他怎麼做上台前的準備
上台前症候群
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一部《白宮之路》(By the people : the election of Barack Obama)的影片,描寫他如何從議員成為白宮的主人。其中有一幕是他準備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前,在後台真實的樣子。
他即將面對數萬觀眾發表提名演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可以看到他在輕鬆的外表下,仍掩藏不住內心的緊張。只見他一會喝水,一會看現場畫面,一會問時間,一會抿嘴。後來他直接到安靜的角落,一個人走來走去似乎在想什麼。
演說大師登台的前一刻
你可能會想:「歐巴馬在焦慮嗎?他為什麼不停地來回踱步?」
事實上,他正在做「心理預演」(Mental Rehearsal),把待會上台的流程在後台演練一次,譬如要從哪段話開始?接哪個段落?然後講什麼重點?最後如何結尾?將整個流程以最快的速度在心中演練一遍。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個關鍵:雖然美國總統參選人在重要場合都有幕僚撰寫講稿,這時在後台的歐巴馬並沒在看稿或背稿!他只是走來走去,利用上台前最後的時間默記流程並做心理演練。等到主持人請他出場時,只見歐巴馬深吸一口氣,帶著信心大步邁上台。
之後的故事就是眾所熟悉的,歐巴馬以極具魅力的演講獲得群眾支持,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向歐巴馬看齊
雖然我們不是歐巴馬,也不需要面對幾萬人演講,不過這裡有一些技巧值得學習。
1.不要背稿,要背流程
不要背稿或看稿,因為這不僅不流暢,也會增加壓力。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在不看稿的狀況下,把流程記起來,包括開場怎麼說?重點一二三是什麼?結尾要如何收最有力?如果有投影片,如何掌握每一張投影片的順序?這些不會很難,只要用對方法並花點時間練習便能達到(參見4-2練習的祕訣)。「記住流程,就會流暢」,這是第一個重要關鍵。
2.多演練幾次
當你記住流程後,接下來要多演練幾次。如果像歐巴馬一樣有豐富的上台經驗,也許心理演練是可行的;但如果不是,就必須實際演練,將上台要講的內容大聲地說出來。
你也許會覺得自言自言很奇怪,不妨找個朋友講幾次給他聽。一開始可能會卡卡的或是有不順的地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演練與調整,自然能得到改善,也會對內容越來越熟悉。
3.以準備面對緊張
如果連歐巴馬等級的演說高手上台時都會緊張,一般人緊張也是理所當然的。重點是要如何面對?我並不建議把台下觀眾想像成一顆顆的西瓜(我做不到),或是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說了也沒用)。
我的建議是:接受緊張這個事實,並以充分的準備來面對它。抓住每一刻可以準備的時間,在上台之前再練習一下。最後你將發現,緊張也許不會消失,但是你的表現會更好。當然,面對緊張仍然有方法可以舒緩,稍後再做介紹。
下一次當你看到歐巴馬在台上精彩的演說時,想一想他在後台的樣子:其實每個人都會緊張,重點是有沒有做到有效的準備,例如記住流程以及實際進行預演。歐巴馬上台前會做「心理預演」,上述三個技巧能幫助我們未來上台表現得更出色。
《公司雜誌》(Inc.)專欄作家、銷售顧問傑弗里‧詹姆士(Geoffrey James)提出了簡報8大地雷,快記清楚,千萬不要隨便踩啊。
1. 以道歉起頭
很多人喜歡以道歉開頭,像是「不好意思,有點耽誤時間」「抱歉,投影片色調有點跑掉」,你以為表示歉意是種禮貌,但卻將整場會議帶往負面的氣氛。對聽眾而言,你就像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而沒有任何人,會想和一個受害者打交道。
以樂觀活潑的開場起頭吧,展現出你可以克服壓力,正向而積極,大家會比較願意聽你說話。
2. 要求更多的簡報時間
「可以再給我5分鐘嗎?」這等於明白的告訴大家,你掌握時間的能力是「零」。切記,絕對別遲到以免簡報講不完,另外,也要在事前多做演練,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報告完畢,別再要求額外的時間。試想,當大家都要求更多的簡報時間,這會議豈不是愈拖愈長,都不用下班了?
3. 做太多投影片了
「這次我準備了100張PPT,可能會講得有點快。」這時候聽眾應該都在想:那你就不要準備這麼多PPT啊!
當你這麼一說,大家會全程閉嘴,聽你快速地講過一張又一張的投影片,這場會議將會完全失去討論意義。詹姆士的建議是,只準備適量的投影片,以保留空間讓與會者討論和發表意見。當然,如果你有更多資料想要分享,也可以會議前透過email寄給大家參考。
4. 在簡報中穿插表現不好的藉口
「我昨天準備到深夜,太累了所以舌頭有點打結。」說真的,沒有人想聽你抱怨,也沒有人想知道你有多糟糕和多失敗。無論你的身心狀態如何,在簡報時,請展現最大的熱情,傳達你努力的成果。
5. 朗讀你的投影片
一字不漏地朗誦投影片上的內容,對聽眾來說根本是一種汙辱:因為大家自己會看,不需要你無聊地朗讀。在投影片上,盡量放一些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圖像,和簡潔的重點文字,至於想朗讀的細節,放在你的手稿裡就好。
6. 轉身背向聽眾、死不抬頭
我知道你肯定會很緊張,但背向聽眾或是緊盯手稿都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再緊張也不該這麼做。勇敢的面對你的聽眾們,抬頭挺胸,強調出你所講的每句話都是為了他們,聽眾才是簡報的主角。
7. 講話太快
這也是緊張時會出現的通病。試著縮短你的講稿,讓你可以在既定時間內更從容的演說。另外,也可以放一張字條提醒自己:慢下來。
8. 坐立不安
不要一直翻你的講稿和資料,也不要一直玩弄手上的首飾,這都讓你看起來太過焦躁,也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你可以嘗試在排練時先想好講話時搭配的動作,確保自己到時雙手不會胡亂擺動。
沒有一位執行長的演說像賈伯斯一樣受人矚目,他發表的產品會發光,他設定的標題深植媒體印象,他是行銷天才,留給我們一輩子都會記得的簡報課。
前蘋果(Apple)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可能是唯一一位能讓全球消費者熬夜看他做簡報的經營者。賈伯斯簡報的迷人之處,固然有部分來自他的個人魅力;其實他的事前準備與投影片設計,更是人人都可以偷學的技巧。
用「3的法則」,搭好理解的途徑
《大家來看賈伯斯》(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作者卡曼‧蓋洛(Carmine Gallo)分析,賈伯斯簡報時通常以3項事物為1組,比如說,將簡報分成3幕,產品強調3大功能,實際展示分成3個部分等。
蓋洛認為,「3幕」「3大功能」「3個部分」畫出了路線圖,使觀眾容易跟隨、理解故事;此外,「3項」也是觀眾最容易記憶的內容,不至於太少而覺得空虛,也不會因為太多而記不起來。
2007年賈伯斯介紹iPhone出場的方式,是運用「3的法則」的完美例子。他宣布,今天要介紹3種革命性的產品:第一種是寬螢幕觸控式iPod,第二種是革命性的手機,第三種是突破性的網際網路通訊裝置。
當觀眾靜下來,期待賈伯斯對三種產品提供更詳細的解說、或開始展示這三種產品時,投影螢幕上iPod、通訊、網路的圖示卻開始旋轉──賈伯斯繼續說道:「各位明白了嗎?它們不是三種不同裝置,只有一種裝置,我們叫它iPhone。今天,蘋果要重新發明手機!」
這時,畫面上出現iPod加上老式電話轉盤,觀眾立刻哄堂大笑,當現場情緒沸騰到最高點,賈伯斯才正式介紹iPhone登場。
使觀眾聚焦,6張投影片只寫7個字
曾有學者統計,一般簡報者的投影片,平均會出現40個英文字;但賈伯斯在介紹iTunes商店時,6張投影片只用了7個英文字、4個數字與一張圖。而他介紹iPhone3G時,更將簡約手法發揮到極限,11張投影片中,只有一張有文字(就是「iPhone3G」這幾個字),其餘全是照片。
蓋洛認為,過多的投影片文字,將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簡約的投影片,才能使他們聚焦在主講人的口頭解說上。
不只投影片走簡約風,賈伯斯的簡報用語也簡單如日常對話,但卻具體明確且情感豐富,這正是他的語言魅力來源。
《大家來看賈伯斯》摘錄了一段賈伯斯發表MacBookAir時的談話:「這就是MaacBook Air,你可以感覺到他有多薄(具體明確)。它配備標準尺寸的鍵盤與銀幕(簡單明瞭)。是不是棒極了(情感豐富)?MacBook Air的外觀就是這樣,太不可思議了吧(情感豐富)?他是全世界最薄的筆記型電腦(簡單明瞭),擁有非常漂亮的13.3吋寬銀幕、設計卓越的全尺寸鍵盤(情感豐富、具體明確)。我們的工程團隊能夠做出這種產品,真是讓我嘆為觀止(情感豐富)!」另一種使觀眾印象深刻的簡報方式,則是靠示範與道具。
賈伯斯總是以戲劇化的方式,介紹新產品出場:把MacBook Air從牛皮紙袋中拿出來、用iPhone透過Google Map打電話到簡報會場的星巴克(Starbucks)訂咖啡。介紹MacBook時,更是直接樣品交給台下觀眾,讓他們親身感受更輕、更薄、更堅固的鋁合金機身。
一句話指出特色,說明帶來的好處
蘋果副總裁巴德‧崔博爾(Bud Tribble)曾說,賈伯斯具有「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來形容他的樂觀與熱情,能夠讓員工相信自己什麼都做得到。賈伯斯對自家產品的熱情不只能鼓舞員工,更能化成感染力十足的訊息,告訴觀眾「這個產品能為你帶來的好處」。
在2001年蘋果音樂盛會(Apple Music Event)上,賈伯斯發表了iPod。他只用了27個英文字元,就把這個產品介紹出場:「iPod,將1000首歌曲放進你的口袋。」
他絕口不提容量5GB、重量185公克等艱澀的術語,而是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產品規格,如「1000首歌是絕大多數人收藏的音樂總數」「一盒撲克牌的大小,比大多數人口袋中的手機都還要輕」。
《大家來看賈伯斯》指出,蘋果對於推出的每一項產品,都會設定一句描述精準的標題,以彰顯產品特徵及帶給顧客的好處;還會用一向廣為人知的商品,來帶出革命性的新商品,來幫助聽眾理解。
比如說,MacBook Air的標題是「全世界最薄的筆記型電腦」,iPhone 3G則是「雙倍的速度、一半的價格」,iPod Shuffle則是「比一條口香糖還小、還輕」Apple TV則是「21世紀的DVD播放器」。如此一來,不僅媒體容易記憶,顧客也印象深刻。
蓋洛強調,簡報標題的目的在於「讓觀眾看見美好的未來」,所以重點不在講者,而在於聽眾。由於觀眾最好奇的就是「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所以,如果你的產品可以讓觀眾更省錢、工作更輕鬆,那就要像賈伯斯一樣,盡早說、多說幾遍、而且還要說得一清二楚!
追求完美,排練到符合要求為止
你以為賈伯斯是天生的演說家嗎?事實上,他是靠不斷準備來達到好的舞台表現。
蘋果前主管麥克‧伊凡吉李斯特(Mike Evangelist),就曾為了5分鐘的示範,而在賈伯斯要求下、花了上百個小時準備。正式演出前兩天,賈伯斯會開始演練。第一天,他專注於簡報內容,請產品經理和工程經理列席,詢問他們的意見,並花很多時間斟酌投影片字句。
第二天,調整流程環節。1999年,《時代雜誌》記者麥克‧柯蘭茲(Michael Krantz)曾在iMac上市彩排時採訪賈伯斯。
當時,賈伯斯正在排練一個關鍵時刻:當他說出「向iMac說哈囉!」時,5部iMac必須同時從深色布幕後方滑出來。但賈伯斯對舞台燈光不滿意,他不斷要求亮一點、快一點,「我們要一直排練,直到效果符合要求為止!」
在數不清來回滑動幾次之後,工作人員終於達成了賈伯斯的要求,使5部iMac在螢幕上閃閃發光,「就是這樣!太棒了!」賈伯斯興奮地大喊。
此外,為防止臨時忘詞,賈伯斯也需要「大字報」。他的大字報,是放在舞台和第一排觀眾之間的螢幕。為了避免眼睛一直瞄向同一處,他特別準備了3個提詞螢幕,這樣他就能從容地在舞台中央遊走,環視觀眾,自然流露自信。
「練習、練習、再練習,」蓋洛也認為,連賈伯斯都需如此縝密的準備,一般人做簡報時,更需要「檢查每一張投影片、每一項示範、每一個關鍵訊息。你必須完全掌握自己該說什麼、在何時說、要如何說。」
TED教你「馬上用得到」的10個簡報製作技巧
在職場上,常常需要使用簡報來闡述想法。可能是向老闆作新計畫的提案,也可能是對客戶作產品說明。可以說,簡報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職場上的表現。一份美觀、簡潔的簡報不但可提升專業度,也能更有效率地說服你的聽眾。
5個做簡報前,一定要弄懂的觀念
好的簡報檔案如何製作?TED網頁設計師 Aaron Weyenberg 是箇中高手,他提出了幾個製作簡報前一定要有的基本概念。
1.別急著馬上開始
最後再動手做簡報吧。首先,先思考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要用什麼論點來支持。實際講出來,看看形式是否可行,然後再思考需要什麼樣的投影片來輔助。口頭講演和簡報本身需要分開看待,投影片只是用來讓聽眾更加進入狀況的工具。不是講者的逐字稿。
2.讓風格呈現一致
好的簡報投影片會像是同一個故事裡的不同部分。儘量讓投影片使用一樣的排版、配色、文圖配置。格式範本可以簡單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此一來,不但內容被限制,還有很大的機會用到和別人一樣的範本。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會把平常用到的一些範本中的素材另外保留,需要的時候再加以組合使用。
3.考慮主題間如何轉換
然而,如果過度強調一致性,很容易太過頭,你不會希望每張投影片都一模一樣的。在你想要特別強調的主題,可以用特別的風格。舉例來說,如果投影片是黑底白字的風格,可能在換主題時,格式轉換成白底黑字。如此一來,風格上沒有太大的衝突,整體簡報結構不變,同時也告訴聽眾:我們現在要轉換到下個主題了。
4.文字越少越好
避免太多的文字量,尤其不要讓文字內容和講的東西重複太多。就像在會議中發了參考資料下去,大家不會專心聽,反而低頭看他們自己的東西。太多文字等同強迫聽眾從你的報告中分神,去注意你的投影片。頭腦沒辦法一次處理那麼多工作。最好注意兩者之間的比例。如果你非得要放入很多字,不要讓文字一次就全部出現。
5.用有力道的圖片
好的圖片不能讓聽眾分心,且能快速從中產生共鳴。這些圖片有兩個特點:1)讓聽眾一看馬上能對你想表達的東西產生強烈印象。2)不過度複雜,可以是一種比喻或是實物,且和講的東西是有關聯的。
TED推薦!5個製作簡報的小技巧
接下來是Aaron Weyenberg的一些個人小技巧:
1.別用太多花俏的功能
簡報製作軟體通常提供很多過場特效,Weyenberg認為,大部分的特效對聽眾沒有幫助。更糟的是,他暗示了你的投影片是多麼的空洞和乏味。如果一定要使用,不要用效果太誇張的,而且讓所有投影片一起使用。
2.半透明遮罩可用來快速集中焦點
如果你想要指出圖片中的某一部分,可以用一個大箭頭去強調。或者,這裡有個個人的小祕技。非常適合用來突顯新的網頁設計,尤其是我不希望聽眾分心在網頁的其他部分時。把要用的圖片複製兩張,一張調成半透明後,在要強調的地方挖洞,貼到另一張上面去。
3.碰到大圖片時,使用移動圖片的技巧
要秀出整個網頁時,GOOGLE有個外掛功能可以幫你把整張網頁的圖片抓下來。但尺寸往往會超過單面投影片的大小,這時不用去裁切或壓縮原本的圖片。在Keynote裡有個功能可以讓你在作簡報時移動圖片。
4.不要把影片設定成自動播放
在投影片中插入影片很簡單,但如果就這樣讓影片自動播放,實際簡報時常會讓電腦耗費無謂的讀取時間,甚至讓講者誤點至下張投影片,應該要把投影片裡的影片設定成手動播放。
5.如果要使用簡單的圖表,重新繪製
將要用的圖表插入至投影片中很容易,但常常會讓整體的美感大打折扣。如果圖表本身並不複雜,你又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考慮用軟體本身的功能重新畫一份表格。雖然是簡單的工作,卻可以讓你的簡報更加簡潔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