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27, 人氣(1088)

 

非生活化簡報,讓外行聽懂,讓內行更懂

communication1

上一篇 文章在說明,當你的簡報題目是屬於「生活化」類型時,如何透過「」、「」與「」加以改善,來達到「讓聽眾心動,且願意行動」的目標。而本篇文章,則是參考我的老師 楊田林先生,針對另一種「非生活化」類型的主題進行解析,根據簡報的「」指出常容易犯的錯誤,並給予建議方向。

「非生活化」簡報是指專業領域較艱深的主題,例如:實現低功耗與高效能運算之多核心CPU架構、卜瓦松分配和指數分配的關係…等,也因為內容較為艱深,如果表達不清讓聽眾造成疑惑,說服力就會大大折扣。所以,評估「非生活化」簡報好壞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外行的人聽懂,讓內行的人更懂」,而達成這個目標第一個步驟是:聽眾的屬性

p13

 

聽眾屬性可簡單分為以下三種狀況:第一、聽眾主要不是該領域的專家,也就是 外行人 居多;第二、聽眾主要是該領域的專家,也就是 內行人 居多;第三、外行與內行的聽眾 都有。第一種狀況你會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讓簡報深入淺出,幫助外行的人都可以理解;第二種狀況你要面對問題是,如何讓內行的人肯定你的專業,並且有新的收穫、見解與啟發;而第三種狀況的問題最難,通常是第一、第二種狀況的加總。

針對「如何讓外行的人聽懂,讓內行的人更懂」這個目標,Chris 提供以下策略,分別從「」、「」、「」、「」與「」加以改善。

首先,「」就是設定明確的目標,在 上篇 與 中篇 文章都有提到,簡報前要先釐清3W問題(WhoWhatWhy)。Chris 認為「非生活化」簡報「如何讓外行的人聽懂,讓內行的人更懂」的重要關鍵在於,事先瞭解聽眾的「起點行為」。所謂的「起點行為」就是聽眾一開始對主題的認知程度,是外行?還是內行?還是兩者都有?

聽眾的「起點行為」會影響簡報的策略,例如:聽眾外行、內行都有,要以誰為優先?是以大部分的聽眾?還是針對關鍵對象?簡報策略也會影響後續的架構、內容、設計與表達。如果簡報像是電台廣播,那麼釐清聽眾的「起點行為」就像是收音機的調頻,一開始要頻率一致,接下來的訊息傳遞才會順暢。

p14

 

第二、「」是支撐簡報的架構,也是內容之間的邏輯脈絡。因為「非生活化」簡報的內容相對艱深龐雜,如果缺乏清晰的架構與脈絡,聽眾很容易就迷失其中。架構就像是簡報的藍圖,它的目的是幫助聽眾快速理解,也會讓你看起來更加專業、有說服力。架構不單是簡報的大綱,它還可能是論點與論點之間的關係、投影片之間的關連性,或是一張投影片重點項目出現的順序。如果簡報中的論點、案例、故事…等內容是一顆顆的珍珠,那麼架構與脈絡就是串起這些珍珠的那條線,我們要給聽眾看的是一串項鍊,而非一盤珍珠。

如何設計清晰的架構與脈絡?你可以先問自己:「簡報的重點是否存在著順序,而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麼關係?是時序、層級、對比、地點,還是其他?」Chris舉工作進度報告為例,如果你選擇了「時序」當成重點之間的關係,那麼工作進度報告的邏輯架構就會像是:我上週做什麼、本週做什麼、下個月預計做什麼。邏輯是一種思維習慣,既然稱為習慣就表示可以學習和培養。我會建議你多觀摩、累積一些邏輯思維的架構,並試著練習挑選合適的架構來設計簡報內容。

p15

 

第三、「」就是內容要「深入淺出」,讓人聽得懂、願意聽、有收穫。「非生活化」簡報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太過專業,所以我的老師 楊田林先生 常開玩笑說:「請說人話,別說神話」。但不是要你不能用專業術語,而是要考量聽眾的「起點行為」,用聽眾容易理解的語言溝通,例如:聽眾大多是該領域的專家,說行話反而容易溝通。如果現場內行、外行聽眾都有,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出現專業術語時(尤其是外文縮寫),一定要先顯示全文,並加以說明或舉例,這個小動作會影響聽眾後續的理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很多人會誤以為「深入淺出」就是純粹的把內容簡單化,但它其實是兩個概念,你必須先「深入」,才能達到「淺出」,也就是你必須先對一件事物有深刻通透的瞭解,才能再利用聽眾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真正的「深入淺出」蘊含了三個重點:簡化深化轉化,你可以透過不同手法來達成這個目標,例如:比喻、對比、案例、故事、數據…等。「淺出」是表象,「深入」才是真相,也就是 達文西 所說的:「簡單,是最高級的複雜」。

p16

 

第四、「」就是視覺設計,因為「非生活化」簡報的內容相對艱深龐雜,所以「如何讓人看得清楚」會是幫助聽眾理解的重要關鍵。Chris 會建議你使用「一張投影片,一個重點」的設計原則,這個原則常被誤解為「圖大字少」的簡報設計,但實務上,「非生活化」簡報通常是專業領域的知識,過度的簡化反而會造成聽眾理解上的困難,簡報既然是「設計」,就必須回歸到「協助溝通」的功能,而非過度簡化難以理解的「藝術」。

一張投影片,一個重點」有二個核心精神,第一、「觀點,才是重點」:也就是一張投影片的訊息多寡不是重點,一張投影片的「觀點」是否清楚才是關鍵,所有的訊息都在幫助釐清這個觀點。第二、「單一時間,單一重點」:有時候我們可以將訊息切割成多張投影片,每一張投影片都有一個觀點,但有時候訊息卻無法切割,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動畫效果,讓訊息分次出現,讓你可以講到哪裡,秀到哪裡,這兩個方法都是在幫助聽眾理解。

p17

 

最後,「」就是上台表達,很多人都會抱持這樣的疑惑:「非生活化」簡報很專業,應該很難互動吧?Chris 的經驗是,的確很難互動,但也因專業性的內容艱深難懂,所以更不能忽略了互動。既然簡報的本質是「溝通」,就必須確保雙向的訊息是有發、有收;有傳、有回,互動就是最好的方法

請別把「互動」誤以為是「活動」,「溝通」是簡報的目的,「互動」只是達成目的的方法,千萬別本末倒置,搞的花招百出反而模糊了焦點。「互動」真正的意涵在於「營造對話的感覺」,對話並不代表要一直問聽眾問題,因為過多的問題反而會給人壓迫感。一個簡單的提問、讓聽眾複誦、安靜留白讓聽眾思考、貼心地確認聽眾是否跟上、說故事…等,都是簡單又不失專業的手法。互動最終的目的在於,讓聽眾引起動機參與其中幫助聽眾理解並釐清問題

p18

 

最後,你可以發現「非生活化」簡報的「髓、骨、肉、皮、氣」,設計的重點都在於幫助聽眾理解,以達成「如何讓外行的人聽懂,讓內行的人更懂」的目標。

透過這一系列的文章,目的是要幫助你更精準拆解簡報「」的屬性與重點,又能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與全貌。未來無論你是在準備一份簡報,或是在台下當聽眾,都可以運用「」的概念自我精進。最後,送給大家一句 Chris 很喜歡的格言:「不是厲害,才開始;是開始,才能厲害」,相互勉勵!

p19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23, 人氣(766)

小陳任職於行銷企劃領域,平日在公司表現認真,凡事總能不負長官交代,融入團隊運作全力以赴,與同事相處融洽,對於完成任務必要的加班皆能自願配合。在對客戶提案或內部工作會議時,小陳擔當後勤支援部隊,克盡其職。部門經理有感於小陳對公司的貢獻與認同度,在新年度的升遷計畫中提報小陳為專案經理,由於總經理並非直接管理該部門,所以對小陳了解有限,但對於小陳早到晚走的差勤紀錄多少仍有些印象。某日早晨,小陳與總經理在電梯中巧遇,總經理問了一句:「最近在忙什麼?」,臨時且匆匆1、2分鐘左右的時間,小陳僅來得及簡述手上執行中的專案進度,內容也較為鎖碎。回到辦公室的總經理,擱置了桌上待批示的升遷計畫…小陳在新年度是否能獲得升遷,我們不得而知,但顯而易見的,恐怕總經理會需要更多資訊才能放心批示桌上的升遷計畫。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職場能見度」尤如冰山。水面下的結冰占大部分的比例,如同平日的努力,並不容易被高層決策者看到;難得被看到的機會,如同露出水面的結冰,體積不多且需要靠水面下結冰的支撐。因此,「被看到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表現,自然成為主管累積對員工評價的基礎,而「被看到的」狀態,則自然容易被認定為大部分時間的工作表現。如:偶爾的簡報數據錯誤、上班瀏覽社群網站的行為,容易使主管認為該同仁恐怕就是精準度不足或是上班時常打混。「簡報」,在職場上就是露出水面結冰的部分,不論是對外向客戶或是對內向主管的簡報、不論是在會議室正式的簡報或是主管隨機的工作詢答皆屬之。因此,對絕大部分的人的職涯而言,簡報力在職場競爭中扮演十分重要的份量。

  一場成功的簡報,有時涉及的層面及因素複雜,包括:團隊運作的總體表現、產業企業的競爭態樣等等,或許不是單一個人可以扭轉乾坤。但如單純從個人職場表現機會來看一個簡報者的簡報力,筆者以個人職場經驗歸納五大原則,或許可以提供有機會擔當簡報者的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一、掌握資訊:包括此次簡報的目的(如:專案報告、業務提案等)、對象(如:屬性【主管或客戶】、層級、聽眾組成等)、競爭態樣、時機等。事實上,一個好的簡報者對於自己專業的領域、客戶或主管關心的事,要能夠時時與時俱進,才能隨時展現最佳職場表現。

二、找尋問題:光從團隊提供的資料照本宣科,勢必是無法有令人驚豔的簡報演出,從資料找尋潛在的疏漏或未被呈現的問題等,以去除影響簡報表現的障礙。另外,洞察出聽簡報者真正想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拘泥在表面的簡報目的,也是簡報者可以著力精進簡報力的方向。

三、選擇戰場:並不是每場簡報機會都能讓簡報者盡情的發揮表現,而受限於時間空間等等的限制;每一場簡報中的眾多資訊,也勢必難以全部而完整的被傳遞。因此,簡報者需要有能力選擇戰場,是不是爭取簡報機會?簡報中傳達的關鍵訊息為何?這都是一個成功簡報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四、善用工具:簡報者是說故事的人,為了使故事生動,應善用任何對於演出可以加分的軟硬體工具,像是簡報筆的運用、合宜的穿著、製作精美的簡報文件等。

五、攻守演練:對於大部分剛開始簡報的人,緊張是需要挑戰的議題,練習可以降低緊張。事實上,對於任何人而言,多練習是降低失敗、提高流暢的不二法門,台風、口條、誠懇態度、周全的眼神照顧(eye contact)等,都需要靠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來粹鍊成就。更進一步,簡報者不是光要演練自己資訊的完整表達,是要去想「對方想聽的話、對方可能問的問題」,不停的模擬簡報的場景、不停的對於自我邏輯的挑戰與攻擊,千錘百鍊才能造就金剛不壞之身。

  在職場上,融入團隊運作的能力十分重要,但不可誨言的,同儕間的確同時存在著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如何在競爭存活不易的職場上,在適當的時機增加自己的能見度,增強自己的簡報力或許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22, 人氣(869)
簡報代表的意義是「理論付諸考驗」。麥肯錫的顧問使用一套焦點明確的簡報技巧和技術,強化關鍵決策者接納他們建議方案的可能性。讓想法能夠清楚且具有信服力地傳達,是非常重要的。

理想的簡報單純就是使用最清楚且最具有說服力的方式,來傳達新構想。如果簡報使用能夠讓觀眾產生聯想並遵循的邏輯方式,通常最有可能達到這種效果。

要形成這種類型的簡報:

■把一切分解成步驟──容易遵循,合乎邏輯並且經過縝密思考。只有當你明確瞭解自己嘗試敘述的內容時,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通過升降機測試──在你和關鍵決策者共乘升降機的30秒內,能夠非常清楚且精確地說明建議的解決方案,使他確實明白你的建議內容。

■讓圖表保持簡單,每張圖表包含的訊息不要超過一項──因為圖表變得愈複雜,就愈不利於傳達確實的資訊。因此當你必須使用同一張圖表達多個重點時,應該針對每一項重點重新繪製圖表,以強調有關的新資訊。

■圖表的用途單純只是要讓你的訊息能夠傳達──不是嘗試去贏得一項映像藝術競賽。

■使用穩固的架構支援你的構想──用一個重點流暢地引導出下一個,然後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在大多數狀況下,最好的簡報架構是在第一張投影片裡,使用3到4個重點或好處來呈現假設。

■總是記得簡報就是銷售──因此所做的一切,都要專注於說服觀眾確信你對於一份絕佳的構想,已經研究出全部的影響。

簡報──即使它令人難忘──也只是工具。

簡報只是一項工具;它本身並不是目的。不論一份簡報的架構有多麼連貫,或是它的圖表多麼能夠令人產生共鳴,如果組織不接受並且不根據它的建議方案採取行動,就完全沒有用處。

它們的真正價值取決於該組織是否接受,並根據提出的建議方案採取行動。真正的關鍵是創造接納──讓人們採納並實施提出的建議方案。

如何促進客戶採納呢?

■嘗試一些「打底行動」──事先向主要決策者完整說明正式簡報的關鍵重點。

■避免驚奇──例如會迫使主要計畫必須進行修改的新資訊。同樣的,如果你事先和關鍵決策者討論建議方案並提出一些爭議點,就有時間私下發展妥協方案。

■針對你的觀眾量身訂作你的簡報──針對背景知識水準進行調整。在某些組織,或許經營團隊會比較喜歡思考正式的策略,而營運人員則比較喜歡探討細節。

■注意簡報的實體佈置──並使用適合觀眾的風格,要讓你的簡報風格搭配場合,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22, 人氣(761)
哈囉同學們,以下三個網址是能增加簡報力的粉絲團喔
喜歡滑臉書的你們,不如花幾分鐘看看裡面的文章
教你如何提升簡報能力~~~

1.https://www.facebook.com/pptlab/
2.https://www.facebook.com/artofslide/?fref=ts
3.https://www.facebook.com/CSPtw/?fref=nf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18, 人氣(2116)

在職場上,常常需要使用簡報來闡述想法。可能是向老闆作新計畫的提案,也可能是對客戶作產品說明。可以說,簡報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職場上的表現。一份美觀、簡潔的簡報不但可提升專業度,也能更有效率地說服你的聽眾。

5個做簡報前,一定要弄懂的觀念

好的簡報檔案如何製作?TED網頁設計師 Aaron Weyenberg 是箇中高手,他提出了幾個製作簡報前一定要有的基本概念。

1.別急著馬上開始

最後再動手做簡報吧。首先,先思考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要用什麼論點來支持。實際講出來,看看形式是否可行,然後再思考需要什麼樣的投影片來輔助。口頭講演和簡報本身需要分開看待,投影片只是用來讓聽眾更加進入狀況的工具。不是講者的逐字稿。

2.讓風格呈現一致

好的簡報投影片會像是同一個故事裡的不同部分。儘量讓投影片使用一樣的排版、配色、文圖配置。格式範本可以簡單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此一來,不但內容被限制,還有很大的機會用到和別人一樣的範本。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會把平常用到的一些範本中的素材另外保留,需要的時候再加以組合使用。

3.考慮主題間如何轉換

然而,如果過度強調一致性,很容易太過頭,你不會希望每張投影片都一模一樣的。在你想要特別強調的主題,可以用特別的風格。舉例來說,如果投影片是黑底白字的風格,可能在換主題時,格式轉換成白底黑字。如此一來,風格上沒有太大的衝突,整體簡報結構不變,同時也告訴聽眾:我們現在要轉換到下個主題了。

4.文字越少越好

避免太多的文字量,尤其不要讓文字內容和講的東西重複太多。就像在會議中發了參考資料下去,大家不會專心聽,反而低頭看他們自己的東西。太多文字等同強迫聽眾從你的報告中分神,去注意你的投影片。頭腦沒辦法一次處理那麼多工作。最好注意兩者之間的比例。如果你非得要放入很多字,不要讓文字一次就全部出現。

5.用有力道的圖片

好的圖片不能讓聽眾分心,且能快速從中產生共鳴。這些圖片有兩個特點:1)讓聽眾一看馬上能對你想表達的東西產生強烈印象。2)不過度複雜,可以是一種比喻或是實物,且和講的東西是有關聯的。

TED推薦!5個製作簡報的小技巧

接下來是Aaron Weyenberg的一些個人小技巧:

1.別用太多花俏的功能

簡報製作軟體通常提供很多過場特效,Weyenberg認為,大部分的特效對聽眾沒有幫助。更糟的是,他暗示了你的投影片是多麼的空洞和乏味。如果一定要使用,不要用效果太誇張的,而且讓所有投影片一起使用。

2.半透明遮罩可用來快速集中焦點

如果你想要指出圖片中的某一部分,可以用一個大箭頭去強調。或者,這裡有個個人的小祕技。非常適合用來突顯新的網頁設計,尤其是我不希望聽眾分心在網頁的其他部分時。把要用的圖片複製兩張,一張調成半透明後,在要強調的地方挖洞,貼到另一張上面去。

圖說明

3.碰到大圖片時,使用移動圖片的技巧

要秀出整個網頁時,GOOGLE有個外掛功能可以幫你把整張網頁的圖片抓下來。但尺寸往往會超過單面投影片的大小,這時不用去裁切或壓縮原本的圖片。在Keynote裡有個功能可以讓你在作簡報時移動圖片。

4.不要把影片設定成自動播放

在投影片中插入影片很簡單,但如果就這樣讓影片自動播放,實際簡報時常會讓電腦耗費無謂的讀取時間,甚至讓講者誤點至下張投影片,應該要把投影片裡的影片設定成手動播放。

5.如果要使用簡單的圖表,重新繪製

將要用的圖表插入至投影片中很容易,但常常會讓整體的美感大打折扣。如果圖表本身並不複雜,你又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考慮用軟體本身的功能重新畫一份表格。雖然是簡單的工作,卻可以讓你的簡報更加簡潔美觀。

by 簡凰羽, 2015-12-29 01:17, 人氣(1026)

一場成功的簡報,可以創造多少價值?

答案是,400億美元(初估舉辦奧運可為日本創造的經濟效益)。

2013年9月8日,日本東京獲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申奧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場45分鐘的簡報。

「我會站在這裡,是因為運動救回了我的人生」。負責開場的人,不是簡報團隊7名成員中職銜最高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而是一位右腳戴著義肢、出身於311大地震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的跳遠選手佐藤真海。緊接著,現場播出佐藤戴著義肢練習的影片,依序再由每個人以英語或法語分享「運動如何改變我的人生」的心得。

國際奧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形容這場簡報「震憾人心」,96名投票委員對於日本是否已走出遭震災的疑慮,因此一掃而空。

負責規畫東京申奧團隊簡報的Seven46創辦人暨執行長尼克‧法雷(Nick Varley)表示,成功的簡報,不但可以堅定支持者的決心,也可以令心存猶疑者改變立場。

大到可以創造億萬經濟效果的奧運主辦權,小至平日主管對團隊成員的談話、員工在會議中的報告、業務員向客戶的提案、績效面談中向主管表達自己的優缺點……,凡是必須「講話」的場合,能夠清晰、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溝通說服的效果,幾乎是每個職場工作者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因為,如果你「連話都說不清楚」,不僅旁人會懷疑你的表達或工作能力,事後自己也會懊悔地想:「要是當時那樣說就好了。」

用真誠的訊息,驅動改變

身處在每分鐘有100小時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的時代,透過網站是最方便的自學管道。而要從網路影片自學演說、傳達與簡報技巧,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無疑是最佳平台。

TED策展人暨負責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線上影片如何驅動創新〉(How Web Video Powers Global Innovation)演講中說:「面對面的溝通,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調適,變得神祕又有力量。有人說話,就會在所有接收訊息的頭腦中產生共鳴,讓整個團體動起來。我的意思是,這是人類群體(human superorganism)得以持續運作的連結組織,很可能幾千年來一直驅動著我們的文化。」

隨著科技的演進,輔助演說的工具愈來愈多元,然而溝通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用真誠的訊息,驅使人們改變想法引起共鳴,獲得啟發進而採取行動。

TED最受歡迎的講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TED的演講,從2006年〈學校扼殺了創意嗎?〉(點閱數已突破2000萬次)、2010年〈推動學習革命〉到2013年〈如何逃脫教育的死亡之谷〉,他從未使用投影片輔助。

具體、簡潔、真誠,讓文字產生力量

提出「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的學者大衛.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曾說:「無論領導者的點子有多麼高明,如果無法透過人們所期盼的方式,傳達出清晰生動的目標,就無法達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透過TED,全世界各地的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可以直接面對面或透過網路,接觸到當代最才華洋溢的頭腦與心靈,從他們身上學習與人面對面溝通和有效傳達的心法,掌握「說話」這項能夠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武器。

1. 具體(specific):獨一無二的主張、體驗與觀點

「我們講的是故事,一定要有個人的情感與觀點。」TEDxTaipei 2012講者、現任Code for Tomorrow基金會發起人徐子涵表示,台上分享的內容一定是自己做過的事情,絕不是抄來或聽來的。而第一手經驗的真實故事(real story),可以讓現場「亮起來」。

2. 簡潔(simple):「一槍命中」的說服力道

「世人不會留意也不會長久記住我們在此地說的話,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勇士們在此地所做過的事情。」1863年,林肯(Abraham Lincoln)發表的〈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短短278字,只用了二分多鐘,道盡了追求民主的決心。

而今,TED規定18分鐘發言時間(這是人類注意力的極限),形同考驗每一個講者如何安排發言與訊息的順序(process),在有限的框架內,既要讓人想一直聽下去,也學到東西。

3. 真誠(sincere):來自情感的共鳴最有效

「我的天呀!我中風了!這太帥了!有幾個神經學家  能夠在自己的身上研究腦部啊?」吉兒‧泰勒(Jill B. Taylor)在講述自己中風的體驗時,助理從後台拿出一個連著脊髓的人腦標本,她強調那是「真的」人腦,還特別戴上手套,從助理手上接了過來。

以12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脆弱的布芮妮‧布朗(Brené Brown;《脆弱的力量》作者),回想她在TED演講的經驗時表示:「如果演講要有效果,就不能模仿別人,必須和觀眾產生共鳴。當時在台下的我,發現前面幾場和我最有共鳴的演講,講者就只是真情流露而已。」

克里斯‧安德森說:「簡報並不只有轉化成為視覺的文字而已。那些無法無以言語表達的部分,藏著某種了不起的魔法。手勢、聲音的抑揚頓挫、臉部表情、眼神接觸、熱忱,還有笨拙的肢體語言,以及掌握觀眾的反應等,一場簡報裡有太多藏在潛意識裡的線索,端看你了解多少,以及是否受到啟發。」

透過TED,工作者可在知識層面滿載而歸的同時,從每一位講者精心的準備與盡情的演出中,揣摩、體會、磨練個人短講、傳達與簡報能力,提升自己的職場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