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by 張岑豪, 2013-01-15 22:51, 人氣(1400)
by 邱雲翔, 2012-09-14 18:08, 人氣(2441)

第一單元:人際情感

主題內涵:親疏距離、跨越界線、相聚離別

週次

焦點

文本

活動

第一週

Ø  課程解說

Ø  確立分組名單

Ø  回顧與展望

收心操→「情關難過」字陣

第二週

人際互動在科技的虛擬的頻繁下,有著莫名的疏離,甚至深沉的孤寂。

平路〈紅玫瑰〉

郝譽翔〈午後電話〉

Ø  佳句改寫

Ø  小組討論提出人際互動的相關問題。

第三週

在人的社會裡有著無形的界線?何以形成?如何面對?

胡淑雯〈界線〉

從父親、同學或老師的立場改寫〈界線〉

第四週

父子間也有難以言喻的隱形界線,更有彼此都想嘗試跨越的努力,這便是親情的動人之處。

吳念真〈只想和你接近〉

張輝誠〈洗澡〉

小組討論提出親子之間的相關問題。

第五週

在生命經驗中看見自己所選的界線,在其親疏距離中有了自己的定位。

鍾怡雯〈位置〉

Ø  圖示自己在某種人際關係中的位置,並進行小組分享。

第六週

親子間的位置該如何擺放?有跨越的可能?有宿命的無奈?

 

樊雪春〈我看見我的女兒〉

龍應台〈目送〉

 

綜合前面同學所提出人際、親子關係問題舉行綜合座談。

第六週

專題演講廖玉蕙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

第七週

姻緣天註定,愛情是宿命?

李復言〈定婚店〉

 

月老形象的重塑及故事創作。

第八週

在情感的執著與善變中,有著永恆的憧憬與離別的愁緒。

王力宏〈在梅邊〉

鄭愁予〈賦別〉

由本單元所讀文本中選出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句子,請同學擇一續寫,完成一篇作品。

第九週

期中考

 

 

第二單元:社會視野

主題內涵:世代意象、族群臉譜、「他的身影」

週次

焦點

文本

活動

第十週

Ø  人生不同階段的意象。

Ø  同一時代各類人生活的取捨、價值與定位。

羅門〈麥當勞午餐時間〉

阿盛〈北都薩多婆〉

Ø  將文本化為簡報形式。

Ø  意象重塑。

 

第十一週

在陌生的動盪時代中有著動人的故事。

齊邦媛《巨河流》─張大飛的故事

想像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將會如何?

第十一週

星期三第7.8節專題演講  藍珮嘉:客觀的眼‧柔軟的心─談採訪寫作

第十二週

外傭的議題或外籍配偶的生命故事

駱以軍〈投籃機女孩〉

胡慕情〈手〉

以投籃機女孩為第一人稱完成一篇故事。

第十三週

透過文學作品,增加對原住民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瓦歷斯‧諾幹〈酒的數學〉

亞榮隆‧撒可努〈山與父親〉

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

透過文本,分組討論原住民與自然的關係。

第十四週

從報導文學中認識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傷害。

陳俊志〈人間.失格 ―高樹少年之死〉

小組分享閱讀心得。

第十五週

不僅種族、性向會讓人產生偏見,只要是異於我的「他」者,或是身影模糊的族群,皆有待了解。

《貓咪都愛搞自閉》

方中士〈旋轉門〉

 

身障體驗活動。

第十六週

成果發表、同儕觀摩。

 

「生命故事你、我、他」成果報告

第十七週

Ø  文本重點總覽,回應單元主題內涵。

Ø  課程回饋與反省

 

頒獎典禮

填寫問卷

第十八週

期末考

 

by 邱雲翔, 2012-09-14 18:08, 人氣(1837)

導論

主題內涵:相見歡、與文字相遇

週次

焦點

文本

活動

第一週

Ø  課程解說

Ø  確立分組名單

Ø  建立師生互信合作的基礎。

請同學在紙上描出雙手並寫下十件想做的事。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大學生活可以更自由、更勇敢的探索自己。

第二週

與文字相遇─說明閱讀的意義,了解寫作是傾聽內在的聲音,讓我「更像我自己」。

《大學中文停看聽》楔子

郝明義〈壓縮與解壓縮〉     

王溢嘉〈讓你更像你自己〉

Ø  寫下自己與文字的關係。

Ø  分組討論當今學子閱讀書寫意願與能力低落的原因。

 

第一單元:我是?我在!

主題內涵:獨一無二、此時此刻、生活切面

週次

焦點

文本

活動

第三週

從履歷表的表象反思「真正的我」

張讓〈這樣獨一無二的我〉

楊佳嫻〈到達詩的反面:讀辛波絲卡〈寫履歷表〉〉

建立屬於自己「關鍵詞」的資料庫。

第四週

自我概念的澄清與建立

張愛玲〈我的天才夢〉

楊茂秀〈紅茜與狐狸〉

「關鍵詞」發想,完成一篇文章。〈若時間不允許,延續為課後作業〉。

第五週

意識「此時此刻」的感性萌發

影片「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片段

林文月〈遙遠〉

 

Ø  佳句仿作。

Ø  十分鐘心靈書寫。

第六週

在某個當下的切實感受必有生命熱情的投入與回應

張曉風〈我在〉

Ø  分組討論做摘要。

Ø  從十分鐘心靈書寫中擇關鍵字詞,完成一篇小品文。

 

第六週

星期三第7.8節專題演講

林美琴:從閱讀到悅讀‧從書寫到舒寫

第七週

外在景物呼應內心世界、展現生命情調。

陳幸蕙〈冬日隨筆〉

凌拂〈今年釀酒的春花沒有摘〉

 

Ø  佳句朗讀。

Ø  小組創作:裝扮「季節」修辭比賽。

第八週

Ø  以細節的描寫開啟蘊藏深沉 的詩意瞬間,拉長生命的縱深。

Ø  文本重點總覽,回應單元主題內涵

柯裕棻〈甜美的剎那〉

期中考總複習

Ø  ○○的剎那:句子的擴寫練習

 

第九週

期中考

 

 

第二單元:流光‧記憶

主題內涵:感官地圖、情緒歷史、思緒流轉

週次

焦點

文本

活動

第十週

感官的覺醒,探索由感官所連結的生命情境。

蔣勳〈美的覺醒〉(節錄)

周芬伶〈酸柚與甜瓜〉

校園漫遊-以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感覺到為線索寫下校園漫遊全記錄。

第十一週

由感官經驗進入記憶倉庫,帶出生命故事。

楊照〈氣味〉

 

Ø  文本內容與感官經驗的問題討論。

Ø  選擇至少一種感官經驗來書寫一段生命故事。〈延續為課後作業〉

第十二週

意識「情緒」在生活中的出沒,藉此

回溯過往,更清楚現在的「我」。

朵思〈面對一屋子沉默的家具〉

 

梁放〈一盞風燈〉

 

Ø  使用情緒卡,小組討論,創作新鮮有趣的句子。

Ø  製作情緒歷史年表。

第十三週

「物」不僅為人所用,更是情感的寄託、歲月的見證。

何寄澎〈燈與書桌〉

 

Ø  「物」的聯想

Ø  小組分享自己與家具的關係。

第十四週

好男好女生命故事分享座談:〈轉山〉作者謝旺霖、〈黑晝記〉導演許慧如

第十五週

從「物」開展生命故事。

隱地〈我的另類家人〉

 

Ø  藉由「物」的聯想

或情緒歷史開啟記憶,寫一段往事。

第十六週

Ø  生活的境界、人生的階段。

Ø  「三階段」的結構及「雙軌比較」的思考。

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

蕭蕭〈雲與老僧孰閒〉

小組討論,套用文本結構,仿寫○○三階段。

第十七週

Ø  文本重點總覽,回應單元主題內涵。

Ø  由同儕觀摩建立學習的成就感與續航力。

「閱讀‧書寫」微革命成果報告

第十八週

期末考



by 邱雲翔, 2012-09-09 17:24, 人氣(2094)

課程名稱

大一國文

閱讀‧生命‧書寫

任課教師

駱育萱 陳憶蘇

熊仙如 周靜佳

蔡蕙如 方中士

學分

  4學分

預定開班數

12

課程開設日期

10181日至102731

預定修課人數

390

一、課程目標

 

 ()、深化閱讀能力

日前台灣學生PISA排名下降,洪碧霞教授發現台灣學生在閱讀分項指標之一「閱讀投入」,表現在東亞地區屬一屬二,但「檢索」、「整合解讀」、「反思評價」三項分數低落。閱讀不是只有擷取資訊,還包括解讀文本要傳達的想法、評斷文本、思考自己同意與否,並形成自己的意見。本計畫課程的選文不在於字詞釋義的訓練,故以現代文學為主,佐以部分古典選文。教師課堂講授文本後,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引導同學,以便進行課堂作業及分組討論,強化整合解讀及反思評價的能力。

計畫目標在培養學生深度閱讀的能力,即是強化整合解讀、反思評價的能力。而所謂選文經典與否,得視本校學生程度而論,挑選難易適中篇章。教師必須示範反思評價的過程,從不同面向去探究作品所呈現的意義,反映的人生議題。學生在此引導下,學習「深度閱讀」的能力,至後期甚至可以讓學生作引言及評論的工作,透過課堂分組討論及報告,呈現同學反思評價的能力。

()、強化書寫與表達能力

培養深度閱讀的能力,就像灌注內功;深化語文書寫與表達能力,就像教授劍術一樣。唯有兩者配合,才能練就達成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閱讀是我們從外界汲取資訊最快的方式,思考是消化融解的唯一路徑,但唯有透過書寫,才能見其所學所思。「每一個靈魂都渴望被看見」,表達是一種渴望,書寫正是超越時空的表達方式之一。

本計畫規劃了一整年的書寫活動,由於班級人數減少和TA的協助,從選詞、成句、布局、謀篇等角度;以人、事、時、地、物;配合上五種感官的生命地圖,完成「我的悅讀舒寫」學習檔案,上學期期末作業「閱讀‧書寫微革命」以記錄自己閱讀書寫能力的歷程,創造新的學習經驗;下學期「生命故事你我他」則以擴展視野,觀察他人為軸心,「故事內容」為半徑,畫一個生命之圓。

()、拓展自我生命關照能力

     科大學生對於「建構自我」的課程相對接觸較少。透過閱讀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文本,佐以授課教師的引導,定能使學生更能「經驗自己」。閱讀是與自我對話的良方,在某個寧靜的時刻,生命從我們內在呼喚著,渴望愛與了解,最後發現原來自己就是愛,生命的力量就是自己。經驗是一個歷程,從發現、找到、靠近到最終能夠經驗自己。閱讀是一種引導同學思維的工具,接收訊息後的思考,才是體驗自己的啟程之旅。

    生命是一條河流,當我們靜下心來聆聽他的呼喚時,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之河的流向。體驗順流、逆流或是漩渦之中,但如果可以提昇自己的層次,以一個較高的觀點去釐清自己的生命之河,甚至可以決定自己的河道。而釐清並非向外尋求,一切都在往內深化。找到自己內在愛的力量,肯定自我,就可以展現生命原有的面貌,掙脫在成長過程中來自社會與他人賦予的價值與觀點,從別人的眼光中解脫,睜開看見自己內在的眼睛,重新獲得內在平靜與良善。計畫課程第一學期偏重探索自我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第二學期向外發展人際關係的統整,與社會關懷的公民意識。

()、伸展關懷他人的觸角

    近年教育部推展服務學習課程,但「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要能關懷別人,服務社會,必須先存在關懷服務的熱誠。一個尚未了解自己的人,在沒有自覺情形下,一切不過是配合學校政策而已,學生被要求這些服務,還沒體會到教育者的用心,反而會先有排斥心理。唯有在對自己了解與肯定下,才能讓自己更有同理心與慈愛的態度去對待其他人。

    透過文本,讓同學可以在時間的緃深之中,了解不同世代的處境,此外相對於我的「他者」,如新住民、原住民等等,也有新的「看見」,因著彼此不同的生命故事,讓人與人之間增進理解,進而可以包容、關懷。

()、建立師生生命連結的感受

    生命的連結不單是閱讀、講授、交作業,課堂提供了空間,使得修課師生同存於此地。語文教養不光是字詞的解釋與篇章解說。透過生命書寫的方式,同時也使得同學被聆聽和了解,建立修課師生彼此生命連結的感受。對於授課教師而言,更可以透過每位同學的生命故事,了解他們的生活背景,明白他們行為背後的成因,多些寬容與同理。TA的回饋,也使得同學可以更放心地說出自己的心聲,三者形成緊密的人際網絡。

二、課程主軸結構

 

課程架構

 

 

 

上學期目標為「探索自我生命」:

()我是?我在!

自我是什麼?透過文本與討論,帶領同學了解自己的獨特性。每個人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察覺當下的感受,才能體認生命的存在,每一時每一刻都是有意義的。在生活切面中,作家總是能夠捕捉深刻的心靈感受,透過閱讀使感性萌發。藉著「心靈書寫」的引導,讓同學意識到活在當下的此時此刻,爬梳自己的意識思緒,重整為一段美麗的文字。

()流光‧記憶:

了解自我存在之後,用不同的路徑,帶領同學走進自己的生命故事裡,滙整自己的生命之河。從感官出發,利用味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五種感官,我們感受外界的資訊,儲存在我們大腦倉庫中。從情緒覺醒,不論歡欣、喜悅、悲傷、寂寞都有存在的價值。這些回憶,也許封存已久,也許等待開發,今日將釀酒也將醒酒,啜飲回憶

    下學期目標為「體察人己關係」:

()人際情感:

雖說人是獨一無二的,是一座島嶼,但人卻是群性的,意求連結。我們必須從人際情感和更大的視野去看待自己的位置;「關係」也是我們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方式。人因情而生,親情、友情、愛情存在於不同的關係中。有無形的界線,也有跨越的可能;有親近的喜悅,也有離別的無奈;同學在文本的討論與改寫中,更能用不同的角度,觀照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社會視野:

當我們走出校園的象牙塔,身邊一定有老人、新移民、原住民、醫病關係、勞資雙方、性別歧視等社會問題,角落總有人需要關懷,但運用慈悲和智慧,才能圓滿解決我們看到的一切困境。透過詩歌、小說、報導文學等不同的文類,同學可以更了解不同的世代、不同的族群,藉著期末「生命故事你我他」的作業,伸展關懷社會的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