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105-2 風神廟
by 林志威, 2017-10-01 23:23, 人氣(1113)

曾經的官方入台門戶–台南風神廟

陳玟婷、翟偉哲、黃冠銘

v  南河港歷史




南河港最早從大井頭開始,因為大井頭和西門路在清初已陸化嚴重,所以南河港之後的港道地圖都由民權路、西門路口的大西門舊址開始,沿民權路南側接和平街西行,橫越國華街、海安路、康樂街,在此沿和平街西南向,在金華路、民生路口鎮渡口遺址至金華路三段281號,跟由東向西的安海港匯入舊河運道。


v  南河港的重要廟宇-風神廟(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8號)




v  風神廟簡史(因2016/02/06地震緣故,目前風神廟正在整修中不對外開放,所以許多照片由網路引用,註明於下。)




整修中的風神廟




整修前拍攝的風神廟




20170206地震前的樣貌,照片引自〈風神廟-光之廟宇〉


風神廟為全台唯一主祀風神爺的廟宇,也是清代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清乾隆4(1739)台灣道台鄂善奏請建廟,廟址於當時南河港右安瀾橋邊。因為今日的西門路以西已逐漸陸化,不能在東邊的大井頭接送官員了,故先在把原設在赤崁街大井頭的接官亭西移到此處後,再興建風神廟,以護佑往來台海船隻的安全。當時風神廟的規模是四進的建築,第一進是大門,第二進是官廳,第三進便是風神殿,第四進是大士殿。乾隆30(1765)臺灣知府蔣允熹第一次重修,乾隆42(1777)知府蔣元樞又重修廟宇,在廟的左側增建官方的公館,並於風神廟前加建接官亭石坊,以展現官方進出臺灣首善之區的氣派。




清代風神廟四進規模圖,圖片引自〈台南市 風神廟〔全台唯一〕〉


由中國大陸來台灣就任的官員們,先在鹿耳門、安平由大帆船換小船,至外城區接官亭上岸,再至風神廟感念風神的庇佑,讓其平安至台,並至風神廟的官廳公館休息,最後才進入府城內城區或他地就任職務。而任期屆滿,亦由風神廟、接官亭回航中國大陸。足見風神廟、接官亭在台南歷史,亦或台灣歷史的重要性。




接官亭石坊,後方黃色鐵皮屋係風神廟整修時,神明暫居之所


在清代中葉,西向出了今西門路、民權路口的大西門城,就是格局四進的風神廟,被譽為清代臺灣府城八大廟宇之一。日治大正7年(1918),因開闢道路而將風神廟拆除過半,加上旁邊的南河港淤積陸化嚴重,風神廟的地位已不復當年,其現有建物為日治大正13年(1924)所重建。

20128月至20139月期間有個「感光台南」的企劃,選定與府城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空間—風神廟、接官亭石坊與廟埕廣場,打造台灣第一座「光之廟宇」,惜政府不能出資永久維持夜光。




光之廟宇,照片引自〈風神廟-光之廟宇〉


採訪在地職人—顏女士,住風神廟旁, 日期:2017/05/03


      


一開始我們都找不到人可以讓我們採訪,後來好不容易看到了顏奶奶,她說她有時間可以給我們採訪,可是因為奶奶對風神廟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奶奶只能回答我們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而且加上奶奶的年紀大的記性有點不好,可是依照奶奶的說法,大概60幾年前,她剛嫁到此地,旁邊還有水流經過,而風神廟都概在每年農曆三月時比較熱鬧些,附近居民均祭拜風神廟對街的西羅殿廣澤尊王居多。


v  廟宇logo設計




設計者:翟偉哲

設計理念:廟的周圍景色很美,使我想將所看到的放進logo裡來代表風神廟。


參考資料

1、〈風神廟〉,《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2%A8%E7%A5%9E%E5%BB%9F ,2017516日檢索。

2、〈風神廟-光之廟宇〉,網址: http://djphoto.pixnet.net/blog/post/99838645 ,2017516日檢索。

3、〈台南市 風神廟〔全台唯一〕〉,網址:http://blog.xuite.net/kuo707727632/twblog/156918297-~%E5%8F%B0%E5%8D%97%E5%B8%82++++%E9%A2%A8%E7%A5%9E%E5%BB%9F%E3%80%94%E5%85%A8%E5%8F%B0%E5%94%AF%E4%B8%80%E3%80%95~ ,2017528日檢索。

4、〈接官亭(臺南市)〉,《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E%A5%E5%AE%98%E4%BA%AD_(%E8%87%BA%E5%8D%97%E5%B8%82) ,2017528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