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分明 善德堂
一、港道位置
善德堂位居新港墘港,新港墘港道部份屬於德慶溪的分流,範圍在台南市中西區協進國小以北,成功路以南。主流東至赤崁樓附近,西至協進國小一帶,也有分支至兌悅門與集福宮附近。
二、港道歷史
新港墘港是五條港區域最北的港道,也是最晚開鑿的港道。由於清代的新港墘港用來運送水肥,也稱「糞溝墘港」。因過去將南北雜貨運往中國大陸銷售後,回航船隻以老古石(珊瑚礁)做為壓艙石,故新港墘港內最重要的老街信義街至今仍見壓艙石之跡,「老古石街」、「老古石港」之名仍留存至今。此港道附近有名的景點為兌悅門、集福宮、媽祖樓、普濟殿、善德堂等。
善德堂(台南市中西區普濟街67號)
劉、黃、李三尊王
善德堂沿革 神轎
香爐 頗具喜感的門神
三、採訪耆老
採訪時間 : 106年11月29日13 : 00 採訪地點 : 善德堂 受訪者 : 陳壽山
廟宇歷史
林朱肉圓女士原就熱心劉、黃、李三尊王等神明奉祀之事,三十年來,信徒日增。1968(民國57)年,由後代林溪、林蔡不纏、蔡林牡丹、林阿額、黃林月嬌等五人共同捐獻在普濟殿境成立善德堂。善德堂正殿主祀神明為劉、黃、李三尊王、清水祖師、玄天上帝;前殿奉祀林府千歲、濟公禪師、陳府城隍,1977年成立管理委員會。
1993年,昔日位於新港墘港邊四間口的四間大厝因海安路拓寬被迫拆除 ,吳家大厝奉祀的開基溫府千歲、大溫府千歲,暫時奉祀在友廟-善德堂。2003年,經持分土地者捐地建廟,試經口(四間口)集和堂建立,將寄奉在聖德堂的開基溫府千歲、大溫府千歲迎奉回祀。足見善德堂與眾多廟宇為善,寺廟德馨長遠。
採訪內容
管理委員會的陳壽山先生於1945年就住在附近,小時候廟尚未建立即於此地玩耍。善德堂1968年創設,原本是住家,後來才整修成廟,廟內以劉、黃、李三尊王為主神。10年前,因為下雨時廟內會漏水,曾翻修過。善德堂的信徒原來大部分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後因信徒搬遷,現已分佈各地。廟方為了濟助社會上之貧困者,常將一些供品發放給有需要的居民。
以前這間廟沒有管理委員,都是信徒自願為廟宇服務。1977年,才組成管理委員會。我們預計再過2年要造王船,2018年底就會開始製作,這是12年一次的祭典,西港的王船祭也是這樣,他們3年一次,我們是12年一次。希望之後善德堂能越來越興旺,12年一次的王船活動能平安順利。
受訪者陳壽山先生本身是一位在地數十年的居民,眼見善德堂由無到有,由只是一個人家自己供奉的居家小神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信徒的投資與奉獻,才慢慢的演變成現在的廟宇,而受訪者今也成為廟內管理委員會之一員。陳壽山先生數十年的人生,可為善德堂的歷史做見證。
三、LOGO設計
設計理念
以善德堂的建築外觀為發想,以分割色塊的方式呈現善德堂。配色上則是使用兩種顏色,這兩種顏色靈感來自香支的顏色,也富有傳統的味道。
設計者 106-2王柏仁
四、參考資料
《五條港(台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6%A2%9D%E6%B8%AF_(%E8%87%BA%E5%8D%97) ,2017年12月檢索。
《善德堂》https://zh-tw.facebook.com/pg/%E5%96%84%E5%BE%B7%E5%A0%82-452090604823928/about/?ref=page_internal ,2017年12月檢索。
《府城試經口集和堂》
https://zh-tw.facebook.com/%E5%BA%9C%E5%9F%8E%E8%A9%A6%E7%B6%93%E5%8F%A3%E9%9B%86%E5%92%8C%E5%A0%82-394222833984289/ ,2017年12月檢索。
圖、文/王柏仁、謝家偉、鄭哲彥、蘇芳儀
聖母母親節快樂―金安宮
劉庭妤
v 新港墘港簡介
新港墘港範圍在台南市協進國小以北,成功路以南。東至赤崁樓附近,西至協進國小一帶。也有分支直通兌悅門與集福宮。
v 金安宮位址(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108巷61號)
v 金安宮簡史
早期是草寮搭建的,主要供奉的神明是媽祖,在清乾隆年間,商人由福建省金川,迎奉開基二媽祈求平安,又由士兵由福建湄洲乞求隨船而來的三媽,因為香火鼎盛,保佑舟船平安,遂成為地方信仰中心。地方人士集資建廟,於清嘉慶22年(1817)創建,因感念是由金川和金門士兵迎來媽祖,故取名為金安宮。
道光3年(1823)曾文溪大改道後,五條港淤積嚴重,最新、最北的新港墘港(老古石港)逐漸變成五條港的新興之區,金安宮香火的興隆奠基於此。在清代、日治、民國後均對廟宇有整修,遂成今日氣派之境。
從外觀來看感覺氣勢宏偉,前面的階梯讓人聯想到故宮,很霸氣的感覺
上圖是後殿的神,是聖母的父親,被玉皇大帝冊封為吏部天官九千歲
上圖是歷代為這間廟宇做出貢獻者的名字,也許是廟公或是志工,讓他們也能分享一些香火
v 廟宇的擺件裝飾
這是廟天花板的作品裡面滿多這樣的裝飾讓整座廟看起來滿豪華的顏色很豐富讓整間廟不會過於嚴肅
這個是裡面最大的香爐了實心的感覺起來非常重但比較奇怪的事他是放在裡面的外面沒有香爐跟其他廟不太一樣
廟裡有很多精美的雕刻,都是各種歷史的小故事,這是這間廟宇的特色
這個一層一層都叫做“蜘蛛結網”,每個廟宇都會有的特色裝飾,一定都會是奇數層。相傳蜘蛛結網的由來,是因為當時朱元璋為了躲避敵軍,而跑進一間小廟,他向當時廟宇供奉的玄天上帝祈求,讓敵軍不要看見他,神奇的是真的成真了,然後他不經意的抬頭,發現頭上有個蜘蛛網,所以他登基後,命令所有廟宇的建築上必須有“蜘蛛結網”這個裝飾
採訪金安宮鄭忠清先生,時間:2017.5.3
鄭先生從小就住在廟附近,對廟很熟悉,擔任廟宇的總幹事也有20多年之久,廟裡的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清楚,他表示廟裡的信徒多半集中在台南市,是一間地區性的廟,平常香火雖然不到鼎盛,但是還是有穩定的信眾群,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去拜一下,這個藏在巷弄中,氣勢滂礡的廟。
v
廟宇logo設計
參考資料
1、〈臺南四聯境金安宮〉,《湊陣拜媽祖》,網址:http://yawjong.pixnet.net/blog/post/38239539-%E8%87%BA%E5%8D%97%E5%9B%9B%E8%81%AF%E5%A2%83%E9%87%91%E5%AE%89%E5%AE%AE
,2017年5月25日檢索。
2、〈台南市四聯境金安宮-沿革簡介〉,網址:http://blog.xuite.net/mj213313/twblog/147770168-%E5%8F%B0%E5%8D%97%E5%B8%82%E5%9B%9B%E8%81%AF%E5%A2%83%E9%87%91%E5%AE%89%E5%AE%AE-%E6%B2%BF%E9%9D%A9%E7%B0%A1%E4%BB%8B
,2017年5月25日檢索。
3、〈金安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網址: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westcentral/2108035-JAG
,2017年5月25日檢索。
4、〈台南73-金安宮〉,《鬼王子羅問的部落格》,網址:http://blog.udn.com/joffy1961/7014316
,2017年5月25日檢索。
集福宮
✏新港墘港簡述
一、位在五條港的最北邊,也是最新的港道。
二、此港用來運送水肥的關係,也稱「糞溝墘港」。
✏位置
✏關於集福宮
集福宮原名「集福祠」,清乾隆元年(1795)創建,由黃姓等碼頭工人,由中國大陸閩南故鄉迎奉玄天上帝等神祇來台,讓同姓族裔心靈有所依靠。
✏集福宮現今樣貌
✏採訪-2016/11/23(鄭淑芬小姐)
✏關於受訪者對五條港的記憶
✏廟宇及五條港關係
集福宮隸屬於新港墘港的港尾
奉祀主神
✏關於神像雕刻
✏關於兌悅門旁的石獅公廟
兌悅門旁的石獅公廟也是屬於集福宮所管轄,因為數十年前有人中了六合彩,回來謝石獅公,幫它蓋廟。
✏LOGO設計
✏參考文獻
帝護佛頭—開基武廟
✏港道歷史
昔日佛頭港位於台南市協進國小西南,為清代龍舟競渡之處,故港道較寬。港道往東北在景福祠後分為王宮港、媽祖港與關帝港三條港道,分別延伸進廣安宮、大天后宮與開基武廟。開基武廟即為本組採訪之所。
✏位置
✏簡史
開基武廟建於明鄭永曆年間,主神關聖帝君係鄭成功部將為保佑官兵,乃恭請福建泉州晉江塗門關帝廟二關帝神像渡海來台,奉祀於承天府西定坊港口前。後因開基武廟位居府城港口要津,香火鼎盛,遂將該港口稱為「關帝港」,開基武廟亦稱「關帝港武廟」。
該廟係1669年所建全台灣第一座關帝廟,與祀典武廟同為祭祀關公的廟宇,兩廟均為佛頭港東部鎮港之廟。開基武廟面積因為較祀典武廟小,因此百姓均稱開基武廟為小關帝廟,祀典武廟為大關帝廟。本文之題目「帝護佛頭」,「帝」即為關聖帝君。
開基武廟創建至今,歷經多次重修,直到1976年,決定購買廟後土地另建新廟,將開基武廟範圍擴大,並將新廟前的舊廟保存,以為歷史見證。
關公是漢人的傳統信仰,從宋徽宗、明朝皇帝至今,民間將關羽稱之為「關聖帝君」,是文昌神,亦是財神。
清代在全國普建關帝廟,強調關羽之忠義,以號召漢人對滿清王朝之效忠,故清代官方對關公的祭祀相當重視,才會在府城立祀典武廟。但民間依然較重視開基武廟,認為其較保佑百姓,較親民,香火也較興旺。
在開基武廟裡面備有一室,專放民眾奉神之香油。今日的香油錢名稱在開基武廟終於得到證實,帶香和油放在廟裡,要拜拜時,再取用自己的香油來用。
歷年來開基武與其他廟宇相同,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也是寺廟的守護神,石獅子鎮廟,亦可驅魔避邪。
✏採訪
黃先生從小就住在這裡,故對廟宇很熟悉。其表示開基武廟昔日曾位居西定坊港口前,港口淤積後,亦是位居市中心,位置相當好。廟前的新美街因曾有許多相士擺攤,加上求籤問卜者絡繹不絕,故古稱抽籤巷。老府城人一代傳一代均至開基武廟來祭拜。就算信眾搬離府城,那天回到台南,許多人也會來開基武廟尋求心靈慰藉,故信眾分布於全台。開基武廟基於回饋社會之心,響應政府推行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及文化建設活動,更曾辦理台南市低收入戶和急難救濟,捐贈台南市消防局救護車兩輛,救護工程車乙輛,贊助私立台南仁愛之家及瑞復益智中心經費,辦理台南縣市家庭扶助中心所扶助之高中、大專學生助學金,贈送武聖社區每戶滅火器乙支。黃先生希望廟宇能越來越興旺,香火鼎盛,才有足夠能力不斷贊助社會。 受訪者:開基武廟黃先生 採訪時間:2016/11/23 |
✏廟宇LOGO設計
關公的神像表現出威武忠勇的英豪雄姿,丹鳳眼、美鬚垂胸,也是最多商家信仰的武財神。 | |
設計者:林士淵 |
✏參考文獻
普濟殿 (台南市中西區普濟街79號 )
104-2 劉冠賢、王三泰、鄭宗旻、羅鴻荷、黃啟銘、陳附翔、林家瑋、葉庭維
(圖一)
(圖二)
建於南明永曆年間,原為木造的觀音寺,名為普濟寺。後來因為福建同安某人借宿時,因故將池府王爺神像留於寺內,沒想到池王爺香火日盛,當地郊商遂鳩資擴建,改稱普濟廟,主神為池府王爺、觀音菩薩,係台南府城第一座王爺廟。傳說明寧靖王朱術桂常駕臨此廟遊賞,改賜為「殿」,故改名普濟殿。
清康熙25年(1686),普濟殿初次重建,方向由坐南朝北改為坐北朝南。乾隆11年(1746年),石文耀等人發起重修;嘉慶22年(1817年),石克纘與住持僧邇蓮禪師等人再度發起重修,購得普濟殿旁側土地加蓋偏殿,奠定本殿、偏殿的基本規模。此後經歷數次修整,後因日治時代末期遭美軍轟炸,廟前拜亭毀壞,民國34年(1945) 再次修建;民國63年(1974),又再度修整,始成今貌。
此殿位置稱為蜘蛛結網穴,因為附近街道呈現八卦網狀,可網住別稱鳳凰城的台南城。如今隨著街巷拓寬,已無法見識傳說中的「蜘蛛結網」
主祀觀音菩薩、池府王爺,配祀地藏王菩薩、彌勒佛、三太子、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大聖爺、虎爺等。
池府千歲
(圖三)
1973年普濟殿印行之《池府千歲略歷暨普濟殿沿革》紀錄池王爺俗名陳文魁,福建泉州同安馬巷村人,在池邊見瘟疫神降毒於池塘,恐鄉里飲用,乃自殉以救鄉人,被奉為神祇。
而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的〈赤崁筆談〉卻暗指明鄭大臣陳永華升天後,出任鎮守天門之元帥池王爺。成大教授石萬壽因而主張此廟的池府千歲實際上為同安人的陳永華,為當時民間暗自供奉。
(圖四) (圖五)
上圖:石獅一體成形,係整塊石塊所雕。
設計理念:上述有提到普濟殿外的道路,從上看下去類似蜘蛛網,以這個概念來設計此圖案的。(劉冠賢 繪)
(圖六)
參考資料:
1.〈五條港(臺南)〉,《維基百科》。
2.〈普濟殿〉,《維基百科》。
3.〈普濟殿〉,《台南市中西區公所-古蹟瀏覽》,4.http://www.tnwcdo.gov.tw/culture01a.asp?ID={4DEAE896-33C0 -4EBC-AA2E-198DA2AD2938} ,2016年5月30日檢索。
5.《王城氣度》第廿二期
6.《池府千歲略歷暨普濟殿沿革》,台南:普濟殿,1973。
7.〈「老古石街公議」石碑(集福宮)〉,《典藏臺灣》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2/ef/17.html,2016年5月30日檢索。
8.〈老古石街-父親的老家〉,《Minnie‘s Travel Diary》,http://minnihsieh.pixnet.net/blog/post/114682673-%E8%80%81%E5%8F%A4%E7%9F%B3%E8%A1%97%EF%BC%8D%E7%88%B6%E8%A6%AA%E7%9A%84%E8%80%81%E5%AE%B6,2016年5月30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