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位置: 看見五條港 > 文件區 > 百珍 > 北勢港
by 王茗禾, 2018-03-17 00:10, 人氣(806)

補冬來中藥行-養記藥行

田泰祥、梁凱斌、陳柄成、黃稟傑


養記藥行外觀

 

養記號藥行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康樂街3291樓,成立於1910年間,由創始人黃養先生創立,目前傳承至第三代。黃養是現任老師傅的阿公,老師傅現齡已八十多歲,從小在家中跟著父親學習抓藥、藥材製作、辨識藥材等工作。起初店址位於神農廟旁之忠孝街,於民國80年間都更後搬遷於康樂街今址。


       

這是幾年前,台南市商業會頒發的五十年以上老店之證明。




師傅準備藥材時照片

 

現今的年輕人都不太吃中藥了,因為西藥效果快,又有健保給付而且方便,不用像中藥需要一段時間的煎製,以及調養,導致客群縮減,只剩下老一輩的顧客光顧。不過到了冬天,還是有很多來養記買四物湯及十全大補湯的藥材,這兩種藥材是目前很熱門的。


  

                                                                ▲磨藥機                                                                                                                               ▲秤斗

                

在藥行裡,我們看到一些年代悠久的工具,有秤斗,磨藥機等,留下這些工具,是因為從以前用習慣了,用久了自然也比較熟練及準確。就算到了現在黃老師傅還是堅持自己來烤製藥材,準備藥材跟抓藥,就是希望顧到品質,讓顧客滿意。不過老師傅已經80多歲了,他兒子常常回來幫父親,邊幫忙邊學習,未來欲接下養記藥行的工作,可惜我們去採訪時其子剛好不在。



LOGO設計:


外圈之四邊為中藥四寶分別為:枸杞、瓊珍靈芝、長白山人蔘、東阿阿膠,而其中代表的涵義為:

 

1.枸杞:為最常見也最為常被使用的中藥材,用途為治陰虛久咳、消渴、視力 

保健等功效,適合體弱者長期服用。

2.瓊珍靈芝:又名為不死藥,俗稱靈芝草,能治癒萬癥,有神效。

3.長白山人蔘:有補虛救脫、大補元氣、強精健身、益壽延年的功效,對

於心臟功能、高血壓、糖尿病有明顯功效,也是藥材中最為高貴的王。

4.東阿阿膠:是由動物的皮熬製的,最初是用牛皮,在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

製的阿膠功效最佳,之後便改由驢皮熬製,尤其以山東東阿產的阿膠是最好

的,有滋陰補血、安胎的功效。

 

因此,我們才以此設計logo










by 林志威, 2017-10-10 13:35, 人氣(920)

服務神明的產業-永川大轎側寫      劉康鈺 吳尹玹 陳冠諭 黃旭忍

在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傳統產業正面臨逐漸被淘汰的命運,但在府城中西區神農街屋中,卻仍屹立一間傳承多年民俗技藝的神轎老店-「永川大轎」。店主人王永川(師傅),雖已86歲高齡,雙鬢斑白,身體卻還相當硬朗。根據王永川師傅的陳述,這家族事業是日治時期父親於神農街所創立,他本無意克紹箕裘,但因年少時外出打拼不順心,遂決定回老家繼承家業。

永川師傅精湛木工手藝傳承自父親,如今已一甲子,一路走來,歲月的淬鍊使師傅的技藝及研發青出於藍,逐漸打響了名號,至今府城約有八、九成廟宇神轎,皆出自永川大轎,甚至近幾年因名聞遐邇,連外縣市廟宇也紛紛前來「訂轎」。每一頂頂神轎的打造,可都是耗費心力的工程,因每間廟的需求的差異,所以從設計定稿、木料的選擇、繁複的雕刻、精準的上色,每個環節都需要師傅們帶著徒弟親力親為,且繃緊神經、馬虎不得。在製作過程中,若遇到從沒做過的項目、刻工或圖案時,常需要師傅們更多時間去鑽研、討論及解決,以如期完成客戶的特殊要求。永川師傅提到,每當看到客戶取貨時滿意及感激的神情,再多的辛勞及汗水,彷彿瞬間都化為烏有。

 

永川師傅感概道,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部分的年輕人沒有意願接手,也不易找到學徒,他擔憂若無新血挹注,這項傳統技藝及產業恐將失傳及沒落,著實婉惜。我們覺得當政府在做文化保存的時候,不應該只對作品做保存,同時也需要派人將技術一併傳承下去,這樣一來,文化保存才真正的保存下來,別讓這些傳統產業消失,這老一輩的人只能回憶。關於文化保存問題,永川師傅提及,希望政府能正視此問題,或許可將對神轎產業的經營或對木工技藝有興趣的人募集於此,來學習這項技藝,他很願意傾囊相授。期待這傳統民俗工藝及文化能代代相傳,且永續傳承及發揚光大。

 

對雕刻師傅的訪談

一進門就看到很多師傅在忙著工作,於是我們便觀察他們如何做神轎,看著他們精湛的雕工,再看著旁邊已經做好的神轎,是如此精緻,感覺他們的經驗都非常豐富,而且永川大轎的師傅們在做神轎時,雖是大多上了年紀,但卻精神奕奕,完全不像老年人,或許是因雕刻神轎,是在為神明工作的原故吧!

在王永川老東家的引薦下,我們幸運地採訪店內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傅,這位雕刻師傅已60多歲。我們問為何來永川大轎工作?他說小時候那個年代,家境貧困沒錢讀書,所以努力學手藝,以求能擁有謀生的一技之長。他從當學徒開始進入這一行,其啟蒙師傅為陳輝木老師。雕刻技術很容易受傷,當初師傅當學徒時受了許多傷,果然師傅手上有不少傷疤,但因秉持對雕刻技藝的熱情及任事負責的工作態度,所以除非生病,師傅總是風雨無阻來工作。師傅還熱心地告知很多有關神轎歷史、傳奇和雕刻技巧。

 

 

心得

這次採訪永川大轎的經驗非常有趣也感觸良多。第一次親眼看到神轎的製作,而不單單只是平常在廟會中所看到的神轎,而是沒經過任何裝飾或上漆,以最單純的木頭色呈現,而近距離的欣賞其精緻的雕工後,覺得每一環節真的都是一門藝術。採訪時,我們緊張地用生澀的台語提問,很感謝老闆的包容,及用心地回答,讓我們順利完成採訪且獲益良多。此外,無論是王永川師傅或雕刻師傅對神轎產業的未來卻充滿隱憂,預言這產業終將沒落。如何才可以讓在地傳統精緻的雕工藝術傳承下來,如何讓我們未來還可以常常看到廟會神轎遶境的熱鬧場面,這不單只是神轎產業界要思考,也是我們每個人及地方政府要關注的在地文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