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學(e-Learning)校園社群(e-Community)服務台(e-Service)系所班網(e-Class)登入
105-2 永川大轎側寫
by 林志威, 2017-10-10 13:35, 人氣(932)

服務神明的產業-永川大轎側寫      劉康鈺 吳尹玹 陳冠諭 黃旭忍

在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傳統產業正面臨逐漸被淘汰的命運,但在府城中西區神農街屋中,卻仍屹立一間傳承多年民俗技藝的神轎老店-「永川大轎」。店主人王永川(師傅),雖已86歲高齡,雙鬢斑白,身體卻還相當硬朗。根據王永川師傅的陳述,這家族事業是日治時期父親於神農街所創立,他本無意克紹箕裘,但因年少時外出打拼不順心,遂決定回老家繼承家業。

永川師傅精湛木工手藝傳承自父親,如今已一甲子,一路走來,歲月的淬鍊使師傅的技藝及研發青出於藍,逐漸打響了名號,至今府城約有八、九成廟宇神轎,皆出自永川大轎,甚至近幾年因名聞遐邇,連外縣市廟宇也紛紛前來「訂轎」。每一頂頂神轎的打造,可都是耗費心力的工程,因每間廟的需求的差異,所以從設計定稿、木料的選擇、繁複的雕刻、精準的上色,每個環節都需要師傅們帶著徒弟親力親為,且繃緊神經、馬虎不得。在製作過程中,若遇到從沒做過的項目、刻工或圖案時,常需要師傅們更多時間去鑽研、討論及解決,以如期完成客戶的特殊要求。永川師傅提到,每當看到客戶取貨時滿意及感激的神情,再多的辛勞及汗水,彷彿瞬間都化為烏有。

 

永川師傅感概道,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部分的年輕人沒有意願接手,也不易找到學徒,他擔憂若無新血挹注,這項傳統技藝及產業恐將失傳及沒落,著實婉惜。我們覺得當政府在做文化保存的時候,不應該只對作品做保存,同時也需要派人將技術一併傳承下去,這樣一來,文化保存才真正的保存下來,別讓這些傳統產業消失,這老一輩的人只能回憶。關於文化保存問題,永川師傅提及,希望政府能正視此問題,或許可將對神轎產業的經營或對木工技藝有興趣的人募集於此,來學習這項技藝,他很願意傾囊相授。期待這傳統民俗工藝及文化能代代相傳,且永續傳承及發揚光大。

 

對雕刻師傅的訪談

一進門就看到很多師傅在忙著工作,於是我們便觀察他們如何做神轎,看著他們精湛的雕工,再看著旁邊已經做好的神轎,是如此精緻,感覺他們的經驗都非常豐富,而且永川大轎的師傅們在做神轎時,雖是大多上了年紀,但卻精神奕奕,完全不像老年人,或許是因雕刻神轎,是在為神明工作的原故吧!

在王永川老東家的引薦下,我們幸運地採訪店內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傅,這位雕刻師傅已60多歲。我們問為何來永川大轎工作?他說小時候那個年代,家境貧困沒錢讀書,所以努力學手藝,以求能擁有謀生的一技之長。他從當學徒開始進入這一行,其啟蒙師傅為陳輝木老師。雕刻技術很容易受傷,當初師傅當學徒時受了許多傷,果然師傅手上有不少傷疤,但因秉持對雕刻技藝的熱情及任事負責的工作態度,所以除非生病,師傅總是風雨無阻來工作。師傅還熱心地告知很多有關神轎歷史、傳奇和雕刻技巧。

 

 

心得

這次採訪永川大轎的經驗非常有趣也感觸良多。第一次親眼看到神轎的製作,而不單單只是平常在廟會中所看到的神轎,而是沒經過任何裝飾或上漆,以最單純的木頭色呈現,而近距離的欣賞其精緻的雕工後,覺得每一環節真的都是一門藝術。採訪時,我們緊張地用生澀的台語提問,很感謝老闆的包容,及用心地回答,讓我們順利完成採訪且獲益良多。此外,無論是王永川師傅或雕刻師傅對神轎產業的未來卻充滿隱憂,預言這產業終將沒落。如何才可以讓在地傳統精緻的雕工藝術傳承下來,如何讓我們未來還可以常常看到廟會神轎遶境的熱鬧場面,這不單只是神轎產業界要思考,也是我們每個人及地方政府要關注的在地文化課題。